法律问答

就是你进厂里上班,签了一个五险一金的合同,然后你过了几个月,辞职了。还要交五险一金的钱吗

劳动合同纠纷
2019-03-31 21:35:09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员工辞职、跳槽是常事。离职后,五险一金该怎么处理?中间空窗的那段时间,五险一金会有什么影响呢?下面由法律经验小编在本文整理介绍相关内容。   养老保险   养老保险是可以中断的,中间中断无所谓,最后是累计年限的,不过交得越多,当然养老金也越多拉。
      办理转移手续:原公司打出转移单,交给新公司继续上就行。   失业保险   虽然必须要交,但和我们没有多大关系。如果你是学校毕业的,属于干部身份,档案可以存人才市场。
    断不断不要紧,我们失业了也领不到失业金,除非发疯了,把干部身份转为工人身份,以后退休按工人待遇领退休金。失业保险只有在街道登记的失业者才能申请。注意:工人身份的档案放在街道,干部身份的放在人才或单位。
      办理转移手续:不用办理,到新单位继续上就行。   医疗保险比较重要   这个大家可要注意了!国家规定是中断三个月以上就失效,也就是说看病得自己掏钱了。小病无所谓,大病就惨了。
    中断三个月以上的要到新单位重头购买。   上医保后,大家都会有一个存折,终身使用,不管单位是否变化,单位应该每月把一定比例的钱打入存折,个人可以随时提取,不管用来做什么。
      缴纳医疗保险后,还会有一个蓝本,就是医疗本。医疗规定门诊费用2000元以上部分才可以报销,比如花了2500,只报销500的50%-70%(医院不同,报销比例不同),如果住院报得就多了。
    看病的时候要告诉医院开医保的单子,住院要带上。   公积金   单位把给你的钱和你自己的钱都存到你的公积金帐户。比如工资3000元,单位给你300,你自己扣除300,所以你每月公积金帐户应该有600元。
    需要买房或修房时,可以去公积金中心取出,但一年只能取一次。可以自取或委托单位取。   办理转移手续:先在新单位开帐号,拿帐号给老单位,让老单位把原来帐号的钱转入新帐号。
      注意:公积金中心每年六月会给单位发每个员工的对帐单,显示你的帐户现在的钱。   每年四月左右是调整下半年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基数的时间,每年六月是调整下半年公积金的时间。
  • 首先,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所以,签订劳动合同是劳动者在和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必要内容。   其次,《劳动合同法》规定:   
    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3、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由此可知,尽管签订了劳动合同,劳动者也可以依据上述规定辞职的。   相关内容:   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的情形   
    一、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二、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 五险一金中在社保网上只能查到养老和医疗保险,公积金要到公积金网站上查。剩余的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在网上是不能查询的,只能凭本人身份证到社保中心去查询。  
    1、上网查询登陆所在城市的劳动保障网或社会保险业务网站,点击“个人社保信息查询”窗口,输入本人身份证和密码(密码是你的社保证编号或者身份证出生年月),即可查询本人参保信息。  
    2、电话咨询拨打劳动保障综合服务电话“12333”进行政策咨询和信息查询。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