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父亲遇交通事故死亡赔偿金如何分配子女,大女儿已出嫁十几年能分多少?大儿子已成家分吃同住能分多少?小儿子和父母同吃同住能分多少?

2019-04-12 08:56:29
律师解答共有4条
  • 您好! 第一,死亡赔偿金是发放给受供养人的,属于受供养人的财产,而不是死者的遗产,不能以遗产继承的方法分割。应由您妹夫生前供养的成员分割,妻子、女儿及父母有权分割。
    第二,房产如果是您妹夫的个人财产,则作为遗产,由第一顺位继承人(配偶、子女、父母)共同继承,一般平均分配,也可协商解决。房产如果是您妹夫和妹妹的夫妻共同财产,则房产的一半属于遗产可以进行分割,另外一半是其妻子的财产,不能作为遗产进行分割。
  • 车祸补偿金应当由亡者的第一顺序继承人(父母)继承,如果父母已经去世,应当由亡者的第二顺序继承人兄弟姐妹继承,与他人无关。 上下班途中发生的交通事故,属于工伤,可以申报工亡后享受工亡待遇,还可以向肇事司机主张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
    至于意外伤害险,请查看保险合同,如果事故属于理赔范围,保险公司应当赔偿。 不同的索赔途径计算赔偿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同时与事故发生地的经济水平相关。
  • 死亡赔偿金的分配原则
    1.分配主体为死亡赔偿金的赔偿权利人。
    由于死亡赔偿金的性质是财产损害赔偿,其内容是对死者家庭整体预期收入的赔偿。因此,赔偿权利人首先是指与死者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范围内的近亲属即第一顺序继承人,即配偶、父母、子女,只有第一顺序继承人完全不存在时,才开始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即同胞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2.死亡赔偿金的分割不同于遗产分配
    死亡赔偿金原则上应由家庭生活共同体成员共同取得,当事人未请求分割的,人民法院不主动予以分割,当事人请求分割且赔偿协议未明确赔偿项目,应视为是对权利人物质损失与精神损害的混合赔偿。
    在分割该笔赔偿金前,应扣除已实际支付的丧葬费用,并优先照顾被抚养人的利益,剩余部分的分配应根据与死者关系的亲疏远近、与死者共同生活的紧密程度及生活来源等因素适当分割,而非等额分配。
    当然,如果继承人明确表示放弃或转让的,应尊重其意思表示。
  • 损害赔偿金分为:约定损害赔偿金和法定损害赔偿金,其中法定损害赔偿金可细分为惩罚性法定损害赔偿金和补偿性法定损害赔偿金(实际损失/可得利益损失)。  民事责任包括违约责任以补偿为其首要的、基本的功能,惩罚是其例外的、补充性的功能。
    故如法律无特别规定,法定损害赔偿金原则上应为补偿性法定损害赔偿金。  相关法律知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有关内容的规定  第十七条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赔偿义务人应当予以赔偿。
      受害人因伤致残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费用以及因丧失劳动能力导致的收入损失,包括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赔偿义务人也应当予以赔偿。
      受害人死亡的,赔偿义务人除应当根据抢救治疗情况赔偿本条第一款规定的相关费用外,还应当赔偿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补偿费以及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
      第十八条受害人或者死者近亲属遭受精神损害,赔偿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的,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予以确定。
      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请求权,不得让与或者继承。但赔偿义务人已经以书面方式承诺给予金钱赔偿,或者赔偿权利人已经向人民法院起诉的除外。  第十九条医疗费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
    赔偿义务人对治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有异议的,应当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  医疗费的赔偿数额,按照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实际发生的数额确定。器官功能恢复训练所必要的康复费、适当的整容费以及其他后续治疗费,赔偿权利人可以待实际发生后另行起诉。
    但根据医疗证明或者鉴定结论确定必然发生的费用,可以与已经发生的医疗费一并予以赔偿。  第二十条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  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
    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  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第二十一条护理费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和护理人数、护理期限确定。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