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死者夜晚走在非机动车道被后面轿车直接撞死,肇事人为酒后驾车致人死亡逃逸。十六个小时后被警方抓捕

2019-04-13 14:29:49
律师解答共有4条
  •  交通肇事后逃逸,对于后续发生的致死结果,认定是否属于“因逃逸致人死亡”,一要在案发后,及时调查了解案发经过,案发到死亡经过的时间、发现时死者的情况、送往医院时的情况以及对死者的救治经过,以综合判断死亡与逃逸的关系;二要需要建立、完善相应的医学鉴定机制,需要对被害人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依据医学科学理论准确认定死亡原因、结果与逃逸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三是及时进行法医学鉴定,必要时要通过尸体解剖以判明死因,为案件准确定性和公正处理提供科学依据。
  • 酒后责任问题:喝酒会造成精神上的麻痹,但这不是其逃避责任的因素。明知酒后会造成危险,因其是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所以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酒后驾驶在撞人后逃逸,属于情节特别恶劣,因为自己知道撞人却置受害人于不顾致其死亡,属于加重刑事处罚的情节。
    酒后驾驶员几乎没有减轻量刑的情节。
  • “因逃逸致人死亡”在司法实践中可能表现为同种数罪的情况。比如行为人交通肇事后,或害怕被追究刑事责任,或害怕巨额的赔偿费用,以至于匆忙逃跑,至此行为人已触犯了一个完整的交通肇事罪
    此后,行为人在逃逸过程中,再次违反交通法规,又致他人死亡,重新又构成一起完整的交通肇事罪。由于行为人在主观方面均是过失犯罪,客观方面均是肇事行为,先后两次肇事侵犯的客体相同。
    刑法理论上将这种情况称为同种数罪,按照数罪理论和司法实践同种数罪不宜并罚,应在该罪法定刑的幅度内从重处罚。
  • 酒后驾车死亡的相关规定:
    1、死亡一人,肇事人负全责或主要责任的,构成交通肇事罪,若逃逸致人死亡的,判处7年以上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

    2、但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3、赔偿数额丧葬费23526元、死亡赔偿金463000元,精神抚慰金50000元,医疗费、交通费据实结算。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