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从用工起到被辞退,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未签劳动合同,且被辞退也未提前告知劳动者。用人单位应怎么赔付,赔付多少给劳动者?谢谢!

劳动合同纠纷
2019-04-18 22:05:32
律师解答共有4条
  • 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未支付的,可以提起劳动争议仲裁
      劳动合同履行期间,用人单位可以按《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三十九条、四十条、四十一条和四十二条规定解除合同。
      劳动者严重违法违纪,用人单位按《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解除合同的,没有补偿。其中,因为劳动者原因造成用人单位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按《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主动提出与员工协商一致的,以及按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规定解除合同的,应当按照劳动者本单位工作年限每年支付一个月本人工资经济补偿金,满半年不满一年的按一年支付,不满半年的按半年支付。
    其中,《按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合同的,还应当提前30天书面通知或者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代通知金。
      用人单位辞退职工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经济补偿金二倍支付赔偿金。
  • 可以收集工作相关证据去公司所在地劳动仲裁委申请劳动仲裁,劳动者要自己证明劳动关系存在,没有劳动合同,申请仲裁时可以提交工牌,考勤记录,工资单,辞退通知书,录音录像等证据材料。入职超过一个月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可以主张双倍工资。
    员工没有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公司违法辞退员工的,员工可以请求支付赔偿金。每工作一年赔偿两个月工资。月工资的标准按离职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计算。按您的陈述,公司以上述理由辞退您不合法,除了您应得的工资和加班工资您还可以主张入职一个月之后的双倍工资差额,还有一个月的赔偿金。
    未缴纳社保的可以去社保局投诉,社保局会责令单位补缴。工资标准有争议的,需要自己提供证据证明。
  • 用人单位想要辞退员工,需要按照劳动合同法等相关规定来,那么,怎样处理违纪员工才不违法呢?以下是关于处理违纪员工的正确方法的一些介绍:  依据《劳动法》和《工会法》制定完善的内部规章制度,与员工签订好劳动合同,与工会签订好集体合同,以避免在处理违纪职工时出现的法律风险。用人单位处理违纪员工也应避繁就简。  
    (一)经济处罚。包括罚款(最多不超过当月工资的20%);经济赔偿(由用人单位酌情确定具体数额,可以由违纪员工交付,也可以从其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数额不能超过当月工资的20%);违约金(可在合同中约定,数额应依据员工的承受能力确定,地方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二)书面警告。这是对员工违纪等行为的一种书面记载和证据。一般对严重违纪的员工采取这种处理方式。  
    (三)调岗降薪。这种处理方式应在内部规章制度中有规定,或者在劳动合同中有约定,否则会出现缺乏依据的情况,给用人单位带来法律风险。  
    (四)违纪辞退解除合同。对严重违纪职工才采取这种处理方式。处理时应重证据、讲原则、严格依据内部规章制度、劳动合同和国家规定按程序处理。  对于国有企业来说,除上述处理方式外,还有两种:  
    (一)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留用察看、开除。  
    (二)行政处理。即对有严重旷工行为的员工予以除名。  相关法律知识:  如何做好辞退工作  
    一、辞退员工要公正。辞退的原因一般有两种:一是公司原因,如大面积裁员、组织机构调整等;二是个人原因,工作不称职、损害公司利益等。对于个人原因的辞退应当做好全面考核工作,不可偏听偏信,更不能公报私仇。对于曾经为公司做出贡献的员工,应当尽量为其寻找其它合适的岗λ。辞退的公正与否,会影响到在职员工的积极性。把工作能力差、人品差的人开除,会大大鼓舞员工的士气;反之,把工作能力强、人品好的人开除,会让员工的士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走不出低谷。  
    二、辞退员工要公开。员工辞退应尽量及时公开辞退理由,以免引起在职员工的胡乱猜测,影响正常的工作秩序。此外,在被辞退员工离开时应当尽量做到让他体面,领导出面召集同事为其开个送行会,在会上对其为公司做出的贡献进行总结。开送行会,不单是考虑被辞退人员,更重要的是向在职员工展示公司良好的企业文化,增加向心力。
  • 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从第二个月起支付你双倍工资,补交社保,解除劳动关系用人单位还应支付经济补偿(法律规定详见《劳动合同法》第
    82、
    38、46条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
    6、27条)。关键一点就是证据,需要你和用人单位有劳动关系的证据。至于工作了多少时间,工资每月多少等,可以用“举证责任倒置”的原则,由用人单位来证明,如果用人单位不能证明,将承担不利后果。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