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您好,金融APP借贷APP签了合同,诈骗,钱没到账,合同有效吗

诈骗
2022-11-07 11:01:35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借款人构成诈骗罪,该合同一般是无效的。我国法律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
    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第一百四十七条
    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九条
    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 涉嫌诈骗的贷款合同是无效的。诈骗签订的合同违反了我国《刑法》的规定,且损害国家利益,而且是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所以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的合同无效的情形,这种情况签订的合同当然是无效的。
    贷款诈骗属于违法行为,以此订立的合同为法律规定的无效合同。
    法律依据:
    根据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 被骗签合同,撤销前有效,撤销后无效,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进行撤销。一方当事人诱使另一方当事人签订合同的,如存在欺骗等意思表示,另一方当事人有权依法撤销。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九条
    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