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取保候审判刑后但是判决书还未生效可以申请保外就医吗?

刑事辩护
2019-04-23 09:53:14
律师解答共有4条
  • 按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 第五十八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
    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第七十三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如果发现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不当的,应当及时撤销或者变更。
    公安机关释放被逮捕的人或者变更逮捕措施的,应当通知原批准的人民检察院。 第七十五条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的律师及其他辩护人对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超过法定期限的,有权要求解除强制措施。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被采取强制措施超过法定期限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予以释放、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或者依法变更强制措施。
  • 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在等待判决时,是否会收押,还要根据具体案情决定。一般情况下,如果可能判决实刑的,会在开庭前收押。但也不一定的,收押后宣告缓刑的,也不在少数。  法律规定:  《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 涉及情况很多,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例如,书写取保候审申请书应注意事项

    1、案件的性质并非严重。

    2、如果是偶犯,应注明。

    3、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平时的表现较好。

    4、如果是过失犯罪,应注明。

    5、犯罪时的年龄,如是未成年人,应特别注明。

    6、犯罪后有较好的悔改表现。

    7、是否有固定职业,有固定职业更容易被批准取保候审。

    8、同案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是否归案,如归案的,应注明。

    9、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知道举报人或证人的情况,如不知道的,应注明。

    10、案件的重要证据是否已经收集,已收集的,应注明。

    11、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身体状况,是否患有严重疾病。

    12、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是否在哺乳不满一周岁的婴儿。等等。
  • 对未成年人广泛适用取保候审符合我国人权法制建设的需要。我国将保障人权明确写入宪法,这就要求法律与时俱进落实宪法这一原则,形成新的人权法律体系,维护未成年人的基本权利。
    少年司法制度常常充当各国人权法制建设进程先驱者的角色,也被作为衡量一国人权法制文明程度的标志。《联合国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标准规则》要求各国的少年司法政策应努力减少司法干预和影响,故我国的未成年人取保候审制度 需进一步完善,向国际标准靠拢。
    对未成年人除非不得已才予以羁押是国际通行标准,我国应严格遵守。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