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诈骗未造成经济损失

诈骗
2022-11-20 16:03:19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诈骗所得并不属于不当得利。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依据,有损于他人而取得利益。而诈骗所得是属于违法犯罪所得,两者一个是刑事犯罪,一个是民事侵权,性质区别很大,并不是一种行为。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五条
    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为履行道德义务进行的给付;
    (二)债务到期之前的清偿;
    (三)明知无给付义务而进行的债务清偿。
  • 诈骗罪的既遂是指行为人实施了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并且成功的诈骗到了钱财;而诈骗罪的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施诈骗行为,但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骗取到钱财。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三条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 诈骗罪不成立的情况应当有:诈骗的数额没有达到刑事标准;行为人不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被害人不是陷入错误认识之后作出财产处分等,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