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你好,行政讼诉原告什么时候提交证据好,提交证据有期限限制吗?开庭当日可以提交吗?

刑事辩护
2022-11-21 17:24:06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法院从起诉到开庭一般需要一个月左右,在行政诉讼中,法院首先要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然后在立案之日起的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的十五日内提交证据和提出答辩状。
    而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再及时确定开庭时间,通知各当事人参与庭审。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一条
    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不符合起诉条件的,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裁定书应当载明不予立案的理由。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
    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并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 在行政诉讼中提交证据的方式:行政诉讼的被告要在答辩期限内提供证据,而答辩的期限是收到起诉书副本的15天内。原告需要向人民法院提交起诉书和必要的证明材料,被告则需要承担主要的证明责任。
    法律依据:《行政诉讼法》第三十八条
    在起诉被告不履行法定职责的案件中,原告应当提供其向被告提出申请的证据。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被告应当依职权主动履行法定职责的;
    (二)原告因正当理由不能提供证据的。
    在行政赔偿、补偿的案件中,原告应当对行政行为造成的损害提供证据。因被告的原因导致原告无法举证的,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
  • 开庭后是可以提交新证据的。不过,当事人在一审程序中提供新的证据的,应当在一审开庭前或者开庭审理时提出。当事人在二审程序中提供新的证据的,应当在二审开庭前或者开庭审理时提出。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四十二条
    当事人在一审程序中提供新的证据的,应当在一审开庭前或者开庭审理时提出。
    当事人在二审程序中提供新的证据的,应当在二审开庭前或者开庭审理时提出;二审不需要开庭审理的,应当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提出。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