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刑事案件二审判决下来以后最晚不超过多久执行

刑事辩护
2022-11-23 20:18:07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对于刑事二审判决书作出后的执行时间,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九条的规定,判决和裁定在发生法律效力后执行。下列判决和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
    (一)已过法定期限没有上诉、抗诉的判决和裁定;
    (二)终审的判决和裁定;
    (三)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的死刑的判决和高级人民法院核准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判决。第二百六十四条:罪犯被交付执行刑罚的时候,应当由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在判决生效后十日以内将有关的法律文书送达公安机关、监狱或者其他执行机关。另外,对于刑事二审判决书的生效时间,法律上没有具体的规定,存在较大的争议。主要有三种观点:二审判决作出之日生效;二审判决宣判之日生效;二审判决送达之日生效。
  • 二审判决是生效的终审判决,自被执行人收到二审判决后,如果二审判决规定了履行期间,则从二审判决确定的履行期间最后一日起算两年执行时效。如果二审判决是维持原判等判决,则按一审法院确定的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算两年执行时效。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五条第二审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第一百七十六条人民法院审理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
    人民法院审理对裁定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终审裁定。
  • 刑事案件开庭后,出判决结果的时间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适用简易程序的,应当在受理后二十日以内审结;对可能判处的有期徒刑超过三年的,可以延长至一个半月适用普通程序的,则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八条规定,法庭审理过程中,对与定罪、量刑有关的事实、证据都应当进行调查、辩论经审判长许可,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可以对证据和案件情况发表意见并且可以互相辩论审判长在宣布辩论终结后,被告人有最后陈述的权利法律依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八条法庭审理过程中,对与定罪、量刑有关的事实、证据都应当进行调查、辩论经审判长许可,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可以对证据和案件情况发表意见并且可以互相辩论审判长在宣布辩论终结后,被告人有最后陈述的权利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