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专家证人出庭的程序规定

刑事辩护
2022-12-02 00:54:21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你好,我国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作证的程序。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⒈当事人申请证人出庭作证,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10日前提出; ⒉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申请进行审查,如果予以准许的,在开庭审理前通知证人出庭作证,并告知其应当承担如实作证及作伪证的法律后果; ⒊证人出庭后、作证前,审判人员要告知其作证的权利和义务; ⒋证人接受当事人的质询以及审判人员的询问;必要时,可以让证人相互进行对质
  • 证人出庭规定一般是《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二条等。具体程序为:
    1、纠纷主体在举证期限届满10日前提出;
    2、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申请进行审查;
    3、证人出庭后、作证前,审判人员要告知其作证的权利和义务;
    4、证人接受当事人的质询以及审判人员的询问。法律依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二条
    公诉人、当事人或者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证人证言有异议,且该证人证言对案件定罪量刑有重大影响,人民法院认为证人有必要出庭作证的,证人应当出庭作证。
    人民警察就其执行职务时目击的犯罪情况作为证人出庭作证,适用前款规定。
    公诉人、当事人或者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鉴定意见有异议,人民法院认为鉴定人有必要出庭的,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经人民法院通知,鉴定人拒不出庭作证的,鉴定意见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 当事人申请证人出庭,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经法院许可后证人方可出庭作证。证人证言属证据的一种,因此必须按照诉讼法中对于证据的一般规定进行调整。
    法律依据:
    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三条
    证据包括:
    (一)书证;
    (二)物证;
    (三)视听资料;
    (四)电子数据;
    (五)证人证言;
    (六)当事人的陈述;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现场笔录。

    以上证据经法庭审查属实,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