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孩子被父母侵害要怎么办

人身损害赔偿
2022-12-03 16:16:14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应对虐待儿童的方法:
    1、留下证据,先找老师沟通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受伤的情况,首先应该先拍照,留下证据。
    2、联合其他家长一起向园方反应情况。

    3、情况严重可能构成虐待被监护、看护人罪,一定要报警。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六十条之一
    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患病的人、残疾人等负有监护、看护职责的人虐待被监护、看护的人,情节恶劣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第一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   虐待儿童的行为不仅仅包括对身体的虐待,还包括心理精神上的虐待。
      身体虐待的行为,包括对儿童的体罚,棍打等等。

      心理精神上的虐待:
      包括对儿童的辱骂,歧视等等。家长或老师对儿童的辱骂就让他们认为自己很没用,给他们留下心理阴影,让他们有可能从小就对自己失去信心,对生活失去希望。

      我国法律中并没有明确对虐待儿童罪的相关规定,只是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
    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并且在刑法中规定虐待罪是指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法律依据: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



      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


  • 父母侵犯孩子隐私权,可以先和父母沟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不受侵犯,自然人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父母也应当尊重子女的隐私,主动与孩子沟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十四条
    监护人的职责是代理被监护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等。
    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职责产生的权利,受法律保护。
    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因发生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监护人暂时无法履行监护职责,被监护人的生活处于无人照料状态的,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应当为被监护人安排必要的临时生活照料措施。
    第一千零三十二条
    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