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取保候审期限过了需要怎么办

取保候审
2022-12-04 12:34:11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取保候审期限到了,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并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人和有关单位。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除取保候审期限届满以外,如果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也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 取保候审的时间期限到了应该解除取保候审或变更强制措施,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法律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法律依据:《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
    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 取保候审的最长期限是十二个月,期限届满后应该怎么处理呢?这个问题要一分为二地回答。第一,从办案机关的角度看,有三种处理方式:
    1、如果案件已经办结,并且办案机关认为不需要追究被取保候审的人的刑事责任的,应当解除取保候审。
    2、如果案件尚未办结,办案机关认为可能需要追究被取保候审的人的刑事责任的,并且认为还可以取保候审的,可以决定重新取保候审,取保候审的期限重新计算。
    3、如果案件尚未办结,办案机关认为可能需要追究被取保候审的人的刑事责任的,并且认为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可以采取监视居住、拘留、逮捕等更为严厉的强制措施。第
    二、从被取保候审的人的角度看,有二种处理方式:
    1、如果案件已经办结,办案机关已经作出不移送审查起诉决定或者不起诉决定的,可以申请办案机关解除取保候审。
    2、如果案件尚未办结,办案机关认为可能需要追究被取保候审的人的刑事责任的,可以申请办案机关重新取保候审,避免办案机关采取监视居住、拘留、逮捕等更为严厉的强制措施。以上解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