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个体商户被投诉虚假宣传

消费者维权
2022-12-07 21:48:11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虚假宣传的规定如下:虚假宣传是指经营者在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时,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的行为。并且经营者虚假宣传的,除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外,还应当根据法律规定,对其处相应的行政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条第一款
    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

    第五十六条第一款第六项
    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除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外,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对处罚机关和处罚方式有规定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法律、法规未作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
    (六)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的。
  • 虚假宣传肯定是犯法的,但一般不会构成犯罪。虚假宣传是指在商业活动中经营者利用广告或其他方法对商品或者服务做出与实际内容不相符的虚假信息,导致客户或消费者误解的行为。
    虚假宣传违反诚实信用原则,违反公认的商业准则,是一种严重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条
    经营者违反本法第八条规定对其商品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或者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的,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百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可以吊销营业执照。
    经营者违反本法第八条规定,属于发布虚假广告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规定处罚。
  •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面对商家虚假宣传,消费者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投诉:
    (一)与经营者协商解决;
    (二)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三)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机构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虚假宣传行为属于欺诈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