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合同约定的滞纳金是否合法

合同违约纠纷
2022-12-10 11:31:24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借款合同约定滞纳金法律不合法,约定违约金合法。滞纳金属于行政法律体系,是在当事人不交行政罚款的情况下采取的行政处罚措施。违约金属于民事法律体系,是在当事人违反合同约定的情况下规定承担的违约责任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六百六十八条
    借款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但是自然人之间借款另有约定的除外。借款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借款种类、币种、用途、数额、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条款。

    第六百七十四条
    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支付利息。对支付利息的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据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借款期间不满一年的,应当在返还借款时一并支付;借款期间一年以上的,应当在每届满一年时支付,剩余期间不满一年的,应当在返还借款时一并支付。
  •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合同约定滞纳金一般不能认定为违约金,两者属于两个概念;但如果双方当事人就滞纳金的真实意思表示实为违约金时,法院可以将滞纳金约定视为双方当事人对违约金的约定,并适用合同法的违约金条款,做出判决时仍可表述为滞纳金。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
    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
  • 合同滞纳金的法律规定:依据我国现行《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合同滞纳金属于早期时银行常用的计算迟延还款责任的方式,目前合同只规定违约金、定金、损害赔偿的责任,在合同中约定滞纳金中无法得到法律支持。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第五百八十三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在履行义务或者采取补救措施后,对方还有其他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第五百八十六条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
    定金合同自实际交付定金时成立。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是,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百分之二十,超过部分不产生定金的效力。实际交付的定金数额多于或者少于约定数额的,视为变更约定的定金数额。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