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关于肇事逃逸的

交通事故赔偿
2022-12-11 12:56:10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擅自逃离事故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无法确定,其目的在于推卸、逃脱责任的行为。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第三款,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 属于肇事逃逸的行为:
    1、行为人的肇事行为已经构成交通肇事罪
    2、行为人明知自己已经发生交通肇事行为为逃避法律责任逃离现场的行为;
    3、对于虽然履行了对被害人的抢救义务,但是逃避责任查清认定的行为;
    4、将被害人送往医院后逃离,甚至在现场躲藏的行为。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认定某一行为是否属于逃逸,需要留意如下问题:
    1、逃逸行为必须以构成交通肇事罪为前提条件。如果肇事行为没有达到犯罪标准,即使逃离现场亦不构成此处所说的逃逸。
    2、逃离现场的目的必须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不是出于其他原因或目的,因此,以下两种情形不能认定为逃逸:
    (1)交通肇事后,肇事者已通过电话等方式报警,由于惧怕被害人亲属殴打而逃离现场的。因为其目的是为了避免被殴打和伤害,而不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
    (2)存在不能抗拒的原因,不能抗拒的原因消失后又投案的。因此,行车途中如遇事故,应及时报警,救助伤者,切勿逃离现场,否则只会受到更严重的处罚和后果,甚至遭受牢狱之灾。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