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经常骂老人/怎么办

名誉毁谤
2022-12-11 14:32:07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刑法》第二百六十条: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处二年以上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据悉,养老机构如果出现歧视、虐待、遗弃老人的情况,会被处以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子女虐待老人的,指子女对父母经常以打骂、冻饿、限制自由、污辱人格等方法,从肉体上、精神上进行摧残迫害。遗弃父母,指子女有赡养义务而拒绝赡养的情节严重的行为。虐待父母,情节恶劣的,依照《刑法》第260条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使被害人重伤的,处2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对遗弃老人,情节恶劣的,构成遗弃罪,按照《刑法》第261条的规定,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 2013年7月1号《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正式施行,“常回家看看”作为一个硬性规定列入了法律。该法规规定子女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子女,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46条明确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老年人,捏造事实诽谤老年人或者虐待老年人,情节较轻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将追究其刑事责任。
    ”违反赡养义务的赡养人,违法行为的程度未构成刑法上犯罪时,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罚。违法犯罪行为构成刑法犯罪时,赡养人须承担刑事责任。实践中赡养人的行为会构成虐待罪、遗弃罪。
    我国现行刑法第260条、261条也明确对虐待罪、遗弃罪做了明确的规定。老年人在遇到上述问题时,可以自己或者通过其子女以及其他亲属等先向居住地的居委会、妇联、老年人协会进行反映,请求他们帮助协调处理,也可以向司法、公安等部门求助或者直接向法院提出民事诉讼或者刑事自诉,依法追究不孝子女的法律责任。
    法律依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老年人、捏造事实诽谤老年人或者虐待老年人,情节较轻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遗弃老人能报警。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对于年老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构成遗弃罪。
    法律依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

    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都应当接受。
    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并且通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而又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应当先采取紧急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机关。
    犯罪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自首的,适用第三款规定。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