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伤残等级可以做吗法律上是怎么规定的

工伤索赔
2022-12-13 09:40:18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伤残等级评定标准:伤残等级需要由鉴定机构依据人体组织器官结构破坏、功能障碍及其对医疗、护理的依赖程度,适当考虑由于残疾引起的社会交往和心理因素影响,综合判定。
    法律依据:
    《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
    4.2 鉴定时机
    应在原发性损伤及其与之确有关联的并发症治疗终结或者临床治疗效果稳定后进行鉴定。
    4.4 致残等级划分
    本标准将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划分为10个等级,从一级(人体致残率100%)到十级(人体致残率10%),每级致残率相差10%。致残程度等级划分依据见附录A。
    4.5 判断依据
    依据人体组织器官结构破坏、功能障碍及其对医疗、护理的依赖程度,适当考虑由于残疾引起的社会交往和心理因素影响,综合判定致残程度等级。
  • 伤残等级可分为一到十级。一级的鉴定标准为:
    1)极重度智能损伤;
    2)四肢瘫肌力≤3级或三肢瘫肌力≤2级;
    3)颈4以上截瘫,肌力≤2级;
    4)重度运动障碍(非肢体瘫);
    5)面部重度毁容,同时伴有表B. 2中二级伤残之一者等。

    法律依据:
    《工伤与职业病鉴定标准》
    一级
    1)极重度智能损伤;
    2)四肢瘫肌力≤3级或三肢瘫肌力≤2级;
    3)颈4以上截瘫,肌力≤2级;
    4)重度运动障碍(非肢体瘫);
    5)面部重度毁容,同时伴有表B. 2中二级伤残之一者;
    6)全身重度瘢痕形成,占体表面积≥90%,伴有脊柱及四肢大关节活动功能基本丧失;
    7)双肘关节以上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
    双下肢高位缺失及一上肢高位缺失等。

  • 一、一级伤残标准:致使脑、眼、肺、四肢等器官功能特别严重障碍,并导致受伤人员的活动能力丧失、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等危害后果。  
    二、二级伤残标准:导致受伤人员的各种活动受限,日常生活随时需要有人帮助、不能工作等危害后果。  
    三、三级伤残标准:使受伤人员不能完全独立,需经常有人监护以及明显的职业受限等  
    四、四级伤残标准  
    五、五级伤残标准:日常生活能力部分受限,偶尔需要监护,以及需要明显减轻工作等  
    六、六级伤残标准:日常生活能力部分受限,但能部分代偿,条件性的需要帮助,以及不能胜任原工作等  
    七、七级伤残标准  
    八、八级伤残标准:使日常生活有关的活动能力部分受限,以及社会交往受约束等危害后果。  
    九、九级伤残标准  
    十、十级伤残标准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