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请问是否有精神病,个人如何鉴定

人身损害赔偿
2022-12-13 17:58:09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鉴定精神病人的方式是通过相关法定程序进行鉴定。法律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法律依据:《刑法》第十八条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 对可能患有精神病的以下人员应当进行鉴定:刑事案件的被告人、被害人;民事案件的当事人;行政案件的原告;违反治安管理应当受拘留处罚的人员;劳动改造的罪犯;劳动教养人员;收容审查人员;与案件有关需要鉴定的其他人员。法律依据:《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暂行规定》第七条
    对可能患有精神疾病的下列人员应当进行鉴定:
    (一)刑事案件的被告人、被害人;
    (二)民事案件的当事人;
    (三)行政案件的原告人(自然人);
    (四)违反治安管理应当受拘留处罚的人员;
    (五)劳动改造的罪犯;
    (六)劳动教养人员;
    (七)收容审查人员;
    (八)与案件有关需要鉴定的其他人员。
  • 精神病的鉴定标准如下:
    1、精神病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
    2、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
    3、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显得古怪、与众不同;
    4、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法律依据:《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暂行规定》第十条民事案件中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任务如下:
    (一)确定被鉴定人是否患有精神疾病,患何种精神疾病,在进行民事活动时的精神状态,精神疾病对其意思表达能力的影响,以及有无民事行为能力。
    (二)确定被鉴定人在调解或审理阶段期间的精神状态,以及有无诉讼能力。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