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合同一方无履行能力该怎样判定

合同违约纠纷
2022-12-17 16:36:16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合同一方无履行能力可以看当事人履行合同的客观条件有没有发生变更,如经营的情况、是否丧失信用等。如果有证据证明当事人经营状况严重恶化,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或者丧失商业信誉等,可以要求中止履行。
    法律依据:
    根据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二十七条
    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
    (一)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二)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
    (三)丧失商业信誉;
    (四)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
  • 为了证实合同一方无履行能力,另一方需要提交相关证据证明对方出现了以下情形:
    1、经营状况恶化;
    2、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
    3、失去了商业信誉等。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五百二十七条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
    (一)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二)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
    (三)丧失商业信誉;
    (四)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五百二十七条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
    (一)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二)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
    (三)丧失商业信誉;
    (四)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
  • 合同一方主体不合格的合同一般而言是不成立的。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当事人不具有主体资格的,签订的合同不成立。主体为自然人的,法律要求其必须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主体为法人的,必须取得合法经营资格。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