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我的好友正在和丈夫办离婚,协议是孩子和房子归她,并支付不算低的抚养费,但同时她丈夫要求在离婚协议上写明女方以后不得再生育,否则孩子的抚养权要归男方,请问如果女方被迫签字了,这样的条款以后受法律保护吗?她现在是选择离婚诉讼好还是签这个离婚协议好?她如果签了,就怕这样的条款会剥夺了她和以后可能的第二任丈夫的生育权,这样其实也影响她走进第二次婚姻。(男方性取向有问题,但没证据,所以只能以感情破裂为由离婚,男方因工作原因要全国跑,如果要照顾小孩只能委托孩子的爷爷奶奶,这个是否对争取孩子抚养权有利?) 我的好友正在和丈夫办离婚,协议是孩子和房子归她,并支付不算低的抚养费,但同时她丈夫要求在离婚协议上写明女方以后不得再生育,否则孩子的抚养权要归男方,请问如果女方被迫签字了,这样的条款以后受法律保护吗?她现在是选择离婚诉讼好还是签这个离婚协议好?她如果签了,就怕这样的条款会剥夺了她和以后可能的第二任丈夫的生育权,这样其实也影响她走进第二次婚姻。<p>(男方性取向有问题,但没证据,所以只能以感情破裂为由离婚,男方因工作原因要全国跑,如果要照顾小孩只能委托孩子的爷爷奶奶,这个是否对争取孩子抚养权有利?)

离婚
2018-08-03 13:45:34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争取小孩抚养权的有利条件:

    1、孩子的意见相当重要:如涉及10周岁以上未成年子女的,应提交子女本人愿跟随父亲或母亲生活的相关证据。一般,法院在处理抚养问题上,会认真听取十周岁以上孩子的意见,并做笔录入卷。
    在离婚前或离婚过程中,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使孩子愿意随自己生活是尤为重要的。十周岁以上的孩子一般比我们这一代人更为成熟,对于离婚的含义及后果都基本了解,虽然这样会对其造成伤害,但这种伤害是避免不了的,使孩子由对其成长最为有利一方抚养,算是对其的补救吧。
    如果离婚的双方争取孩子抚养权的争议比较大,那么我建议最好是委托律师办理的,避免双方碰面会起纠纷对孩子引起不好的影响,父母离婚已是一种伤害,再因为抚养权的争夺而吵架对孩子的伤害会更大。

    2、收入状况:证明自己经济收入状况良好,与对方有差异。

    3、工作环境:看谁的工作环境更好,更有利于孩子的教育和成长。

    4、居住条件更好:提交有关居住情况的证据,比如离学校较近,小区配套成熟,对孩子入学、生活最为有利,那么得到孩子抚养权的可能性就会更大。

    5、 双方的工作性质:如果一方是摆摊卖早点的,一方是承包房屋工程的包工头,显而易见谁的工作更有利于抚养小孩。

    6、性格修养:一方的性格修养、思想品质,就在争取孩子抚养权方面尤为重要,因为直接抚养方的性格修养、思想品质,会直接影响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7、文化程度:受过高等教育更利于对孩子的教育。

    8、其它家庭成员状况:比如双方父母基本条件。
  • 根据《婚姻法解释
    (一)》第30条的规定,符合《婚姻法》第46条规定的无过错方作为原告基于该条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损害赔偿请求的,必须在离婚诉讼的同时提出。无过错方作为被告不同意离婚也不基于该条规定提起损害赔偿请求的,可以在离婚后1年内就此单独提起诉讼。无过错方作为被告在一审时未提出损害赔偿请求,二审期间提出的,人民法院应当进行调解,调解不成时,告知当事人在离婚后1年内另行起诉。对于当事人在离婚时提出损害赔偿请求,但法院未判决离婚的,当事人的警害赔偿请求法院不予支持;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不起诉离婚而单独提出损害赔偿请求的,法院不予受理。具体内容可归纳如下:  
    (1)提起损害赔偿的主体为离婚诉讼当事人中的无过错方。如果无过错方是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可由其父母或与其共同生活的、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兄弟姐妹或成年子女代为提出。损害赔偿应当确定在身体的伤害程度和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内。  
    (2)离婚损害赔偿必须在依法判决离婚的前提下提出,只提出离婚损害赔偿,不提出离婚诉讼或被判决不准离婚的,其请求法院不予支持。离婚损害赔偿提起的具体时间有三种情况:一是无过错方作为原告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损害赔偿请求必须在离婚诉讼的同时提出;二是元过错方作为被告,如果不同意离婚也不提起损害赔偿请求的,可以在离婚后1年内就离婚损害赔偿单独提起诉讼;三是无过错方作为被告,一审时被告未提出离婚损害赔偿请求,二审提出的,人民法院可进行调解,调解不成,应告诉当事人在离婚后1年内可对离婚损害赔偿另行提起诉讼。
  • 规定是非婚生育的子女,享有正常家庭出生孩子一样的权利。孩子的父母作为监护人有抚养和监护孩子的法定义务。
      《婚姻法》规定:
      第二十五条 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
    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生母,应当负担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直至子女能独立生活为止。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