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行政诉讼中被告如何确定被告是否有权

2023-01-12 11:08:08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行政诉讼中确认被告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作出同一行政行为的,共同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共同被告;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所作的行政行为,委托的行政机关是被告。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十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
    复议机关在法定期限内未作出复议决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起诉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起诉复议机关不作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
    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作出同一行政行为的,共同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共同被告。
    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所作的行政行为,委托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行政机关被撤销或者职权变更的,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 《行政诉讼法》规定双方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的法律地位平等,并且在行政诉讼中有权围绕双方认定的事实和理由展开辩论。因此,行政诉讼中应当充分陈述自己的意见,提出相应的证据,佐证自己的观点从而使得人民法院支持自身的诉讼请求。
    法律依据:行政诉讼首先要从一审程序开始,一审程序包括起诉、受理、审理、裁判四个部分。二审程序首先要由当事人进行上诉才可进行。最后由人民法院针对案件事实进行裁判。
  • 《行政诉讼法》规定双方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的法律地位平等,并且在行政诉讼中有权围绕双方认定的事实和理由展开辩论。因此,行政诉讼中应当充分陈述自己的意见,提出相应的证据,佐证自己的观点从而使得人民法院支持自身的诉讼请求。
    法律依据:行政诉讼首先要从一审程序开始,一审程序包括起诉、受理、审理、裁判四个部分。二审程序首先要由当事人进行上诉才可进行。最后由人民法院针对案件事实进行裁判。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三条
    人民法院依法对行政案件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人民法院设行政审判庭、审理行政案件。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