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女方提出离婚,女方说可以净身出户,那我离婚协议书应该怎么写啊

离婚
2019-05-06 11:36:04
律师解答共有4条
  • 离婚赔偿协议书是指夫妻一方有过错致使婚姻家庭关系破裂,离婚时对无过错的一方所受的精神伤害,有过错的一方同意承担赔偿无过错方精神损害赔偿的责任,经过双方协商签订的协议书。离婚赔偿协议书不限于法律规定的四种法定的赔偿情况。只要是一方愿意给另一方经济上的赔偿都可以,法律不禁止的都是可以的。  
    一、离婚赔偿协议书怎么写  离婚赔偿协议书是就双方达成的赔偿数额及方式签订的协议书。因此,离婚赔偿协议书的格式与普通的协议书格式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只要内容是赔偿的就行。下面就离婚赔偿协议书怎么写为大家简单列举一下。离婚赔偿协议书需要包括以下内容:  
    1、双方当事人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身份证号、住址等个人情况;  
    2、其次,必须有双方同意离婚的表示,不离婚的,离婚赔偿协议无效。  
    3、离婚赔偿的数额及支付方式;  
    4、离婚赔偿的时间要求;  
    5、违反协议的责任。  以上就是离婚赔偿协议书的基本内容,最好在离婚赔偿协议书中写明一方给予另一方赔偿的原因,可以作为法定离婚赔偿情形的证据。需要提醒的是,由于离婚赔偿协议书并没有强制执行的功效,因此,签订违约责任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督促赔偿方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约定的方式、数额进行赔偿。  
    二、离婚赔偿协议书需要注意事项  如上面所说,离婚赔偿协议书的格式并没有太大的问题,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内容的约定。签订离婚赔偿协议书需要注意的事项简单说来就是具体、详细。不要出现一些模糊笼统的词语。越明确越好。至于具体怎么写,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 对于财产约定有效力。《婚姻法》第19条规定:夫妻双方可以约定结婚以前及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属,例如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
      婚前写的出轨一方净身出户的协议其实属于忠诚协议,是指在婚姻关系开始或存续期间,夫妻以对配偶恪守忠实为基础,协商签订的财产关系及人身关系协议。
    常见的忠诚协议一般表现为一方违背忠实义务,则引发一定的人身关系或财产关系变动。
      在司法实践活动中,针对不同条款,法官会区别对待。
      对于不忠方净身出户的约定,法官指出,无论离婚与否,出轨方放弃共同财产的忠诚协议有效。
    该类协议可以认为双方签订的附条件合同,或者是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对将来离婚时财产分配的安排。在约定条件具备时,即发生相应的法律效果。
      一方不忠,双方就必须离婚或者丧失子女抚养权的约定无效。
    法官解释,婚姻关系的解除以离婚登记以及法院生效文书达成;而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权、监护权等,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当事人不得通过约定对此限制。
  • 离婚协议净身出户必须为书面形式,由夫妻双方当事人签字,并经法庭或婚姻登记管理部门认可,才具有法定效力。
    离婚协议书是指即将解除婚姻关系的夫妻双方所签署的、关于财产分割、子女监护与探视、配偶赡养费以及子女抚养费等的书面协议。
    离婚协议书必须为书面形式,由夫妻双方当事人签字,并经法庭或婚姻登记管理部门认可,才具有法定效力。这是办理离婚手续所要求的内容之一。根据最新婚姻登记条例规定,办理离婚手续时必须出具双方当事人共同签署的离婚协议书。
    离婚协议书应载明双方当事人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以及对子女抚养、财产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意见。
  • 女方提出离婚,但不要孩子抚养权。女方可以在离婚时和男方协议分割属于两位的共有财产和债务,女方需要支付孩子的抚养费,具体支付额度和支付办法需要双方当事人自行协议解决,原则上是女方需要支付月收入的20%--30%。
      女方在离婚后有探视子女的权利,男方需要配合协助执行。
      双方当事人如果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可以到法院起诉解决。
      《婚姻法》:
      第三十六条 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
    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离婚后,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
    哺乳期后的子女,如双方因抚养问题发生争执不能达成协议时,由人民法院根据子女的权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
      第三十七条 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关于子女生活费和教育费的协议或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