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调解分为诉讼调解和诉讼外调解,对吧?

起诉离婚
2023-03-22 09:54:15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调解分为诉讼中的调解与诉讼外的调解。
    诉讼中的调解指的是法院调解,由案件的审理法官进行调解。
    诉讼外的调解是由第三方,也就是调解组织,如调解委员会或者仲裁机构就纠纷对双方当事人进行调停,说和,从而解决纠纷。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二条?当事人起诉到人民法院的民事纠纷,适宜调解的,先行调解,但当事人拒绝调解的除外。
  • 诉讼中调解是指在庭审过程中在法庭的主持下双方达成的调解。诉讼中调解和普通调解是不一样的。
    诉讼中调解在法庭的主持下双方达成的调解;而普通调解可以是人民法院,也可以任意人,劝说双方解决纠纷。
    【拓展资料】:
    与诉讼外的调解相比较,法院调解有这样的一些特点:
    1、法院调解发生在诉讼过程中。
    因此,当事人在此过程人所进行的行为,属诉讼行为,对当事人产生诉讼上的约束力;诉讼外的调解发生在诉讼之外,当事人的行为无诉讼上的意义。
    2、法院调解是在人民法院的审判人员的主持下进行的。
    人民法院进行该活动,依据的是其审判职权,所进行的活动属于审判活动,具有审判上的意义,具有司法的性质;后者的主持者是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委员、行政机关的官员、仲裁机构的仲裁员,所进行的活动不具有审判性,不具有司法的性质。
    应当注意的是,根据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民事调解规定》),在诉讼中经各方当事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委托与当事人有特定关系或者与案件有一定联系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和具有专门知识、特定社会经验、与当事人有特定关系的个人对案件进行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确认。
    3、法院调解要遵循一定的法律原则和程序。
    在我国,根据民事诉讼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法院调解要遵循当事人自愿和合法的原则,应当在事实清楚、责任分明的基础上进行,法院组织调解还需要有一定的程序;诉讼外的调解虽然也要求要当事人自愿和合法,但这对它们而言不是法律规定的原则,在查清事实和分清责任的问题上也不像法院调解那样严格,在程序上,诉讼外调解也不如法院调解规范。
    4、法院调解如果成功,其所形成的调解协议或调解书生效后与生效的判决书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法院调解当事人达成协议并签收了送达的调解书的,诉讼结束。具有给付内容的调解书具有执行力。
    诉讼外的调解,除仲裁机构制作的调解书对当事人有拘束力外,其他机构主持下达成调解协议而形成的调解书,均无拘束力,而只有一定的见证力,当事人反悔的,可以就该争议问题向人民法院起诉。
    以上就是针对“诉讼中调解是什么意思?”和“和普通调解一样吗?”的问题进行的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法律分析:现如今基层法院在诉讼前都会询问双方是否同意调解,无法调解就会直接立案,案件到了具体的业务部门,开庭审理时,经办法官同样会征求原被告双方的意见,是否同意调解。所以说,调解是贯穿整个审判流程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六条 民事案件的审判权由人民法院行使。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对民事案件独立进行审判,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第一百一十九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第一百二十三条 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