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请问一下诈捐是诈骗罪

诈骗
2023-05-16 17:46:08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诈捐是违法的,但不构成犯罪。诈捐是指在公益捐赠场合承诺捐赠而不履行,在这个过程中捐赠人已经获得了名誉,却不履行捐赠义务,因此可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违法但不是犯罪,受赠单位或个人能够启动民事诉讼主张权利。
    如果不是公开场合承诺的捐赠属于口头承诺的单方面行为,不履行就是放弃捐赠,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法律依据:诈捐是违法的,但不构成犯罪。诈捐是指在公益捐赠场合承诺捐赠而不履行,在这个过程中捐赠人已经获得了名誉,却不履行捐赠义务,因此可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违法但不是犯罪,受赠单位或个人能够启动民事诉讼主张权利。
    如果不是公开场合承诺的捐赠属于口头承诺的单方面行为,不履行就是放弃捐赠,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第一百零七条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假借慈善名义或者假冒慈善组织骗取财产的,由公安机关依法查处。
  • 根据法律规定,欺诈罪一般是指诈骗罪,该罪的法律定义是指行为人为诈骗公私财物,实施诈骗行为,使他人陷入错误认识,他人在错误认识下处分了财产,遭受了财产的损失,行为人得到了财产。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诈骗罪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两者从实质上来说都是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其次,欺诈行为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
    对方产生错误认识是行为人的欺诈行为所致,即使对方在判断上有一定的错误,也不妨碍欺诈行为的成立。在欺诈行为与对方处分财产之间,必须介入对方的错误认识。再次,成立诈骗罪要求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之后作出财产处分。
    最后,欺诈行为使被害人处分财产后,行为人便获得财产,从而使被害人的财产受到损害。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