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公司内部有恶劣不正当竞争行为该怎么办?

劳动合同纠纷
2023-05-24 00:28:09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1、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处理如下:
    (1)实施不正当竞争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就赔偿问题产生争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解决。
    (2)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由监督检查部门给予处罚。例如没收违法商品、没收违法所得,处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
    (3)实施不正当竞争行为构成犯罪的,可以追究当事人刑事责任。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第十七条
    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正当竞争行为损害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因不正当竞争行为受到损害的经营者的赔偿数额,按照其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实际损失难以计算的,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经营者恶意实施侵犯商业秘密行为,情节严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确定赔偿数额。赔偿数额还应当包括经营者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
    经营者违反本法第六条、第九条规定,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权利人五百万元以下的赔偿。
    第十八条
    经营者违反本法第六条规定实施混淆行为的,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商品。违法经营额五万元以上的,可以并处违法经营额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经营额不足五万元的,可以并处二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经营者登记的企业名称违反本法第六条规定的,应当及时办理名称变更登记;名称变更前,由原企业登记机关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代替其名称。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不正当竞争行为大体有7类:
    1、欺诈性交易方法。
    2、商业贿赂行为。
    3、虚假宣传。
    4、侵犯商业秘密。
    5、掠夺定价。
    6、欺骗性有奖销售和巨奖销售。
    7、诋毁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法律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经营者不得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
  • 企业应对不正当竞争,具体可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以下不同的救济方式:
    1、提起民事诉讼,以获得救济。在发现其它企业实施了对本企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时,及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人民法院判令其停止不正当竞争行为,并对其行为给本企业所造成的损失予以赔偿。
    2、向有管理权限的行政机关举报,要求该机关启动行政执法程序,对该企业予以相应的行政处罚。
    3、如该企业的行为已构成犯罪,则应向司法机关举报并提出请求,请求司法机关对其犯罪行为予以刑事制裁。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第二款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该法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因此,凡是在竞争过程中,采用虚假、欺诈、损人利己的违反国家法律手段进行的竞争,都是不正当竞争行为,都会损害其他的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