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北京建机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焊工证有用吗?

工伤索赔
2023-05-29 22:08:07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首先需要通过工作地或者常驻地的人社部门报名参加考试,然后在人社部门委托的专门机构或者高职院校培训中心进行系统培训,达到培训合格要求以后,就可以参加理论基础考试,考试通过之后可以获得初级焊工证书。如果想进一步提高焊工技能证书级别,就需要参加实践操作测试。
    由于焊工证是一个技术性非常强的特殊工种,从事焊工必须持上岗证工作,上岗证每三年一审核。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六十九条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又称为职业资格证书,它要求应当由经备案的考核鉴定机构负责对劳动者实施职业技能考核鉴定,颁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者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对发证单位有一个严格的限定,即是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机构,而不是一般的教育公司、培训公司、大中小型企业、大中专院校、学会、协会、联合会、研究院、人事人才网、培训中心等。
  • 法律分析:焊工证属于特种作业操作证书,即上岗证,需要去所在地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办理。焊工证也叫职业资格等级证,发证机构为劳动局,是晋升,涨薪,职称凭审必备证书,高级比初中级工资高200-500,分技工和技师,共5个级别,证书全国通用。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六十九条 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由经备案的考核鉴定机构负责对劳动者实施职业技能考核鉴定。
  • 首先,想要取得焊工证需要通过电焊工证的资格考试。考生在报名考试时,由考生所在培训单位(例如:北京市朝阳区北京电建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北京排水集团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北京阳光城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市阳新绿港教育培训学校、北京市将台路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汇总有关材料,经安全生产资格考试点审验合格后,统一向市安全生产考试中心提交。7月19日至7月25日、8月16日至8月22日、10月18日至10月24日、11月15日至11月21日均有考试安排;其次,在北京市应急管理局——政务服务——特种作业考试成绩查询处查询自己的成绩;最后,通过资格考试的个人在上述官网上申请许可申请,申请结果也同样可在官网查询。
    法律依据:根据《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关于2021年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安排的通告》第一条规定:全年安排9期考试,具体时间详见附件1。《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关于2021年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安排的通告》第二条规定:报考人员条件
    (一)初学条件
    1.年满18周岁,且不超过国家法定退休年龄;
    2.身体健康,无妨碍从事相应工种的疾病和生理缺陷;
    3.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申请危险化学品特种作业的人员应当具备高中或者相当于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具备必要的安全技术知识与技能;
    4.在特种作业培训单位通过初次取证培训;
    5.符合相应工种作业特点需要的其他条件。
    (二)复审条件
    1.持有效期内的特种作业操作证;
    2.不超过国家法定退休年龄;
    3.无妨碍从事相应工种的疾病和生理缺陷;
    4.在特种作业培训单位通过复审培训。《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关于2021年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安排的通告》第三条规定:初次申请的报考人员需要提要以下材料:
    (一)《北京市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认定申请表》一份;
    (二)有效期内身份证复印件一份(复印件应清晰、完整,须本人签字确认与原件内容一致);
    (三)文化程度证明材料复印件一份(复印件应清晰、完整,须本人签字确认与原件内容一致);
    (四)个人健康承诺(须本人签字确认并提交原件),具体内容详见附件2;
    (五)本人近期1寸正面免冠白底彩色电子版证件照(分辨率为295像素×413像素,格式为jpg,文件大小在100kb以下,头部占照片尺寸的2/3,人像清晰,神态自然,无明显畸变,申请表与学时证书彩照同版);复审人员除提交前款第
    (一)项、第
    (二)项、第
    (四)项、第
    (五)项材料外,还需要提交由本市颁发的,且在有效期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作业操作证》原件。《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关于2021年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安排的通告》第四条规定:报考方式
    (一)考生在报名考试时,由考生所在培训单位汇总有关材料,经安全生产资格考试点审验合格后,统一向市安全生产考试中心提交。
    (二)外省市在京务工人员报考特种作业的,可以在本市报名参加培训、考试。《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关于2021年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安排的通告》第五条规定:有关要求及注意事项
    (一)报考人员须对所提供的材料真实性负责,如在报名、考试、发证过程中发现与实际不符,将取消其资格;报考人员提交的复印件应使用A4白色复印纸。
    (二)培训单位应当根据报名情况,合理安排培训期次,及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