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车辆被保险公司起诉,诉讼费是如何计算的

保险赔偿
2023-06-01 16:32:11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一、交通事故诉讼费是车主交还是保险公司交
    1、一般情况下由保险公司应当承担诉讼费。合同另有约定的需遵循合同约定。不仅仅是诉讼费,同时还包含其他必要的、合理的费用在不存在合同另有约定的情形下,由保险公司承担。
    2、法律依据:《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
    诉讼费用由败诉方负担,胜诉方自愿承担的除外。
    部分胜诉、部分败诉的,人民法院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决定当事人各自负担的诉讼费用数额。
    共同诉讼当事人败诉的,人民法院根据其对诉讼标的的利害关系,决定当事人各自负担的诉讼费用数额。
    《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三十条规定
    第二审人民法院改变第一审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的,应当相应变更第一审人民法院对诉讼费用负担的决定。
    二、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流程是怎样的
    1、交通事故发生后,当事人应当立即拨打122报警电话,请交警到达现场;
    2、交警到达现场后进行现场处置、现场调查,如果肇事者逃逸的,未查获者,自查获之日起10日内,由公安机关出具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查获的,由当事人书面申请,10日内由公安机关出具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
    3、交警到达现场后进行现场处置、现场调查,如果肇事者未逃逸的,不需要检验、鉴定的,10日内由公安机关出具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需要鉴定的,现场调查结束之日起3日内检验、鉴定,检验、鉴定应当在20日内完成,检验、鉴定超过时限的,应当报经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且最长不超过60日。由交通管理部门将结论交给当事人;
    4、当事人对交通管理部门的结论服从的,由公安机关出具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当事人不服从交通管理部门的结论的,3日内申请重新鉴定,由公安机关出具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如果当事人还不服,则3日内申请复核,上一级公安交通管理机关要么维持原决定,要么责令重新调查、认定,由原办案单位在10日内出具新认定书。
  • 车险诉讼费承担具体如下:
    1、当事人请求部分胜诉、部分败诉的,由双方当事人按承担责任的比例负担;
    2、经调解达成协议的案件,由双方当事人协商负担;
    3、撤诉案件,由原告负担,但减半收取,驳回起诉的案件,由原告负担;
    4、申请执行费和执行实际支出的费用由被申请人负担;
    5、双方达成补充协议分担起诉费用的。
    车险起诉费用是多少
    1、财产案件收费。不超过1万元的部分,每件交纳50元,1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
    2.5%交纳,超过10万元至20万元的部分,按照2%交纳,超过20万元至50万元的部分,按照
    1.5%交纳,超过50万元至100万元的部分,按照1%交纳;
    2、申请保全措施的,根据实际保全的财产数额按照标准交纳;
    3、依法申请支付令的,比照财产案件受理费标准交纳;
    4、依法申请公示催告的,每件交纳100元。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四十九条
    保险标的转让的,保险标的的受让人承继被保险人的权利和义务。
    保险标的转让的,被保险人或者受让人应当及时通知保险人,但货物运输保险合同和另有约定的合同除外。
    因保险标的转让导致危险程度显著增加的,保险人自收到前款规定的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可以按照合同约定增加保险费或者解除合同。保险人解除合同的,应当将已收取的保险费,按照合同约定扣除自保险责任开始之日起至合同解除之日止应收的部分后,退还投保人。
    被保险人、受让人未履行本条第二款规定的通知义务的,因转让导致保险标的危险程度显著增加而发生的保险事故,保险人不承担赔偿保险金的责任。
    第六十六条
    责任保险的被保险人因给第三者造成损害的保险事故而被提起仲裁或者诉讼的,被保险人支付的仲裁或者诉讼费用以及其他必要的、合理的费用,除合同另有约定外,由保险人承担。
  • 法律分析:民事诉讼过程中,诉讼费用由原告在起诉时预交,结案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过错原则判决由败诉方承担,如果双方都有过错,根据过错大小由双方分担。如果车主与保险公司在签订保险合同时对诉讼费用的承担有约定的,按照合同的约定承担费用。
    法律依据:《诉讼费用交纳办法》 第二十九条 诉讼费用由败诉方负担,胜诉方自愿承担的除外。  部分胜诉、部分败诉的,人民法院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决定当事人各自负担的诉讼费用数额。
      共同诉讼当事人败诉的,人民法院根据其对诉讼标的的利害关系,决定当事人各自负担的诉讼费用数额。  第三十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改变第一审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的,应当相应变更第一审人民法院对诉讼费用负担的决定。
      第三十一条 经人民法院调解达成协议的案件,诉讼费用的负担由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决定。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