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你好,昨天在骑马的路上,一个6岁左右的孩子撞上了电动车。我看到孩子没事就走了。是肇事逃逸吗?

交通肇事
2023-06-02 08:32:33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具体情况如下:
    1、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
    2、侵犯的客体是交通运输安全;
    3、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4、客观方面是在交通运输活动中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符合什么条件才算交通事故
    1、道路交通事故应限于车辆造成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事件;
    2、道路交通事故必须发生在相关法律所规定的道路上。
    在非道路上发生的事故不适用道路事故的有关规定。如水上交通、空中交通、轨道交通等;
    3、道路交通事故必须有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损害后果发生,这种后果不包括间接的损害后果,且为物质损失;
    4、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的主观心理状态是因为过错或者意外,不能为故意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 交通肇事逃逸,涉嫌交通肇事罪。构成要件包括:
    1、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2、侵犯的客体是交通运输安全;
    3、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
    4、客观方面是在交通运输活动中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法律依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 法律分析:以下两种情形不应认定为逃逸:
    1、交通肇事后,肇事者已通过电话等方式报警,由于惧怕被害人亲属殴打而逃离事故现场,这种情况,不应按交通肇事后逃逸来处理。其目的是为了避免被害人亲属对自己造成人身伤害,而不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
    2、存在不能抗拒的原因,不能抗拒的原因消失后,又投案的,不应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七十条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过往行人应当予以协助。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即行撤离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不即行撤离现场的,应当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并且基本事实清楚的,当事人应当先撤离现场再进行协商处理。
    第七十一条 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事故现场目击人员和其他知情人员应当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或者交通警察举报。举报属实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给予奖励。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