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贷款遇到骗局的个人信息已经给了他该怎么办

网络借贷纠纷
2023-06-03 15:08:07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1、网上贷款被骗了而且签了合同,应第一时间收集好证据资料,如系统截图、短信验证、通话录音等信息,并保留借款合同的全部内容,然后联系警方调查,把之前收集的证据资料提供给警方。
    2、对于网上贷款被骗的情况,即便客户已经签订了合同也没关系,客户无需还款,遇上诈骗分子直接举报或者报警处理就可以。可以打电话给当地银监会或者互联网金融协会,向工作人员说明,并提供相应资料(转账记录、截图等等)进行佐证。
    3、对于诈骗分子,客户若还继续还款,只会导致个人钱财受损。且对方收取的费用大多也不合规,利息估计会很高昂,甚至超出规定范围(最高人民法院规定,网络借款年化利率最高不得超过浮动利率LPR的4倍),还可能收取诸如担保金、管理费等额外费用。

    4、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

    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都应当接受。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并且通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而又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应当先采取紧急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机关。
    犯罪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自首的,适用第三款规定。
  • 第一种,向互联网管理部门、工商部门、消协、行业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进行投诉举报。
    第二种,向公安部门报案。个人在被骗后应及时到公安机关报警,寻求公安机关的帮助,以减少或挽回损失。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三十四条 自然人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
    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
    个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适用有关隐私权的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第一千零三十五条 处理个人信息的,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并符合下列条件:
    (一)征得该自然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公开处理信息的规则;
    (三)明示处理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
    (四)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
    个人信息的处理包括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
  • 法律分析:第一种,向互联网管理部门、工商部门、消协、行业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进行投诉举报。
    第二种,向公安部门报案。个人在被骗后应及时到公安机关报警,寻求公安机关的帮助,以减少或挽回损失。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三十四条 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
    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
    个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适用有关隐私权的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第一千零三十五条 处理个人信息的,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并符合下列条件:
    (一)征得该自然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公开处理信息的规则;
    (三)明示处理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
    (四)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
    个人信息的处理包括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