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培训班不退费,上课一周后不退合理吗?

合同违约纠纷
2023-06-04 04:48:12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所报的培训班退费不合理的处理方式是:首先,尝试与培训班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申请调解;调解不成的可以向法院起诉;如果存在仲裁协议或仲裁条款的,可以申请仲裁机构进行仲裁。法律其他规定等。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四百七十条
    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下列条款: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所;
    (二)标的;
    (三)数量;
    (四)质量;
    (五)价款或者报酬;
    (六)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
    (七)违约责任
    (八)解决争议的方法。
    当事人可以参照各类合同的示范文本订立合同。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
    当事人起诉到人民法院的民事纠纷,适宜调解的,先行调解,但当事人拒绝调解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二条
    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
  • 培训机构不退费合不合法,需视情况而定:
    1、如果没有合同,没有发票,且没有办学资质的培训班是可以要求退款的,那么是不合法的;
    2、如果当事人和培训班基于和平商议后签订了合同,且也取得了正规的发票,就要看合同中的退费条件来确定。
    消费者如何维权
    消费者维权途径如下:
    1、与经营者协商解决纠纷;
    2、投诉;
    3、调解。
    可以申请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
    4、仲裁。仲裁解决的需要事先与经营者达成仲裁协议;
    5、诉讼解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九条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九条
    经营者发现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有危及人身、财产安全危险的,应当立即向有关行政部门报告和告知消费者,并采取停止销售、警示、召回、无害化处理、销毁、停止生产或者服务等措施。
    采取召回措施的,经营者应当承担消费者因商品被召回支出的必要费用。
    第四十八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本法另有规定外,应当依照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承担民事责任
    (一)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的;
    (二)不具备商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而出售时未作说明的;
    (三)不符合在商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商品标准的;
    (四)不符合商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的;
    (五)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销售失效、变质的商品的;
    (六)销售的商品数量不足的;
    (七)服务的内容和费用违反约定的;
    (八)对消费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的;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损害消费者权益的情形。
    经营者对消费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消费者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 一、培训机构不退费合法吗
    1、培训机构不退费合不合法,需视情况而定:
    (1)如果没有合同,没有发票,且没有办学资质的培训班是可以要求退款的,那么是不合法的;
    (2)如果当事人和培训班基于和平商议后签订了合同,且也取得了正规的发票,就要看合同中的退费条件来确定。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九条
    经营者发现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有危及人身、财产安全危险的,应当立即向有关行政部门报告和告知消费者,并采取停止销售、警示、召回、无害化处理、销毁、停止生产或者服务等措施。采取召回措施的,经营者应当承担消费者因商品被召回支出的必要费用。
    第四十八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本法另有规定外,应当依照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承担民事责任:
    (一)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的;
    (二)不具备商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而出售时未作说明的;
    (三)不符合在商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商品标准的;
    (四)不符合商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的;
    (五)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销售失效、变质的商品的;
    (六)销售的商品数量不足的;
    (七)服务的内容和费用违反约定的;
    (八)对消费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的;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损害消费者权益的情形。
    经营者对消费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消费者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二、消费者如何维权
    消费者维权途径如下:
    1、与经营者协商解决纠纷;
    2、投诉;
    3、调解。可以申请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
    4、仲裁。仲裁解决的需要事先与经营者达成仲裁协议;
    5、诉讼解决。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