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发生医疗事故纠纷处理程序

医疗事故纠纷
2023-06-11 15:01:33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发生医疗事故后主要分以下处理程序:
    一、发生医疗纠纷的当事人写出事实经过,同时向患者或家属做好沟通、解释、解答工作。
    二、院内开展医疗技术讨论会。

    三、市区级医学会组织召开的医疗事故鉴定会。
    四、法院诉讼。
    法律依据: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三条
    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发生或者发现医疗事故、可能引起医疗事故的医疗过失行为或者发生医疗事故争议的,应当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当及时向本医疗机构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报告;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将有关情况如实向本医疗机构的负责人报告,并向患者通报、解释。

    第十四条
    发生下列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医疗机构应当在12小时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一)导致患者死亡或者可能为二级以上的医疗事故;
    (二)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 医疗事故纠纷处理程序有:
    1、发生医疗事故纠纷后,当事人可以封存或者启封相关病例资料,采取协商、诉讼等方式处理;
    2、对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当事人可以共同委托鉴定,或者请求卫生行政部门处理;
    3、已确定为医疗事故的,当事人可以自行确定赔偿数额,或者请求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解。
    法律依据: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十条
    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或者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要求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申请后,对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应当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
  • 医疗事故纠纷处理程序是:
    1、确认为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2、当事人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的,应当提出书面申请;
    3、当事人可以自行协商解决,也可以经人民法院调解或者判决解决。
    法律依据: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三十七条
    发生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的,应当提出书面申请。
    申请书应当载明申请人的基本情况、有关事实、具体请求及理由等。
    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1年内,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

    第四十三条
    医疗事故争议由双方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的,医疗机构应当自协商解决之日起7日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作出书面报告,并附具协议书。

    第四十四条
    医疗事故争议经人民法院调解或者判决解决的,医疗机构应当自收到生效的人民法院的调解书或者判决书之日起7日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作出书面报告,并附具调解书或者判决书。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