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您好,我们这边的租金还没到期,我们要退房要交多少违约金

合同违约纠纷
2023-06-17 07:34:08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一、房租未到期提前退房交多少违约金
    一般来说合同违约金上限是不超过实际损失的30%。但是如果过高或者过低是可以请求法院给予减少或者增加的。
    1、法律、法规对违约金未作具体规定,完全允许当事人约定的违约金。
    2、法律、法规虽规定了违约金的数额、比率或幅度,但是又允许当事人自行协商,或规定当事人的约定优于法定的违约金。法律依据:《民法典》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所以,违约金具有惩罚性的特征,它不以非违约方遭受损失为前提。
    《民法典》规定: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当事人可以请求法院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当事人可以请求法院适当减少。但是违约金是当事人双方在订约时对一方违约后可能造成的损失的一种预先估算,与违约后守约方的实际损失不可能完全相符;故此可交由法官自由裁量。
    法律规定预定违约金,除了给当事人施加心理压力外,也避免了违约后损失计算的麻烦和当事人证明损失大小的麻烦,使当事人能迅速确定自己应当承担的具体责任。因此,当事人如需要法院增加违约金额、或者当违约金过分高于损失时,则需承担证明损失大小的责任。
    二、租期未满的情况下进行退房的违约金规定如下:
    我们根据《合民法典》的规定内容,可以知道违约金的计算如下:
    (一)在房屋租赁关系上,要求解除租赁合同的一方,也就是退房应该提取1个月通知对方,否则就属于违约(合同另有约定除外);
    (二)租房合同中对违约金有约定(租房违约金的数额是由当事人双方通过事先约定而确定的),比如退房违约金则按约定的违约金比例支付;
    (三)约定的违约金过高或过低可以请求变更,约定的违约金超过实际损失30%的可认为约定过高,也就是退房违约金过高可要求降低;
    (四)房屋租赁合同中对违约金没有约定,也就是没有退房违约金约定的,应按对方违约对自己造成的实际损失来计算违约金并退回押金和多余的房费;
    (五)租房违约金的支付也就是退房违约金是独立于履行行为即给付房租之外的给付;
    (六)租房违约金的处理:双方按照租赁合同的约定处理,赔偿约定的金额,也就是退房违约金如果协商不成,可到法院提起诉讼。
    三、提前退房租房押金可以直接抵扣违约金吗?
    押金不是违约金,提前解除合同不能直接扣除。在房屋租赁合同中一般会涉及签订合同后房主预先收取几个月的租金为押金的问题,如果双方一旦发生什么争议,尤其是承租人提前解约,出租人往往会扣留押金做为违约金。实际上,押金并非是提前解约的违约金。押金是为确保承租人在使用过程中给租赁物造成的损害能得到赔偿,才设定的。
    因此,不管是正常结束租赁关系,还是一方提前解除租赁合同,只要租赁物没有受以损害,押金都应该退还。除非双方在租赁合同中明确约定,一方违约解除合同,以押金为标准确定约定的违约金数额。
  •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规定,租期未满退房违约金应当根据房屋租赁合同的约定计算。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
    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
    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

  • 法律分析
    】:租房合同未到期退房不一定有违约金,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况。就比如因为退房行为给对方造成了损失,则无论是否约定违约责任,都需要赔偿对方的经济损失、如果退房行为没给对方造成损失,且合同中没有约定违约责任的话,不需要承担责任。
    但由于承租人可能在无正当理由的情况下不想履行租赁协议,有可能在与出租人协商或协商无果的情况下,擅自搬离承租房屋,停止履行合同义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七十七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