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你好,我签的是劳务合同该怎么办?

劳动合同纠纷
2023-06-18 16:34:07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劳务合同有效的签订方法:
    1、存在双方或多方订约当事人。
    2、订约当事人对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合意。
    3、合同的成立应当具备要约和承诺二个阶段。
    对于已经成立的合同,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生效要件,才能产生法律拘束力。
    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订约主体不合格,所订立的合同不能发生法律效力。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四百六十九条
    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
    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

  • 1.当事人双方之间可以通过沟通协商解决,达成共识;
    2.协商不成的,劳动者可以前往用人人单位所在地,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发起劳动仲裁的申请。
    3.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不签订劳动合同产生纠纷的情况下,劳动者可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双倍工资
    4.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合同的,用人单位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并支付赔偿金。法律依据:
    1.《劳动合同法》第82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2.《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六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
    3.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并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
    劳动合同劳动者实现劳动权的重要保障,是用人单位合理使用劳动力、巩固劳动纪律、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劳动合同的建立可以有效减少和防止发生劳动争议的发生。当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时,极为容易产生劳动纠纷。因此用人单位与劳动之间建立劳务关系时,最好要以书面的形式来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拓展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三条 适用范围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
    第一百一十九条 起诉条件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
    第二条 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
    二、终止劳务合同有赔偿吗
    视劳务协议约定。用人单位与离退休人员之间的劳务关系不适用《劳动合同法》等,故不存在赔偿金,但可以要求违约金。
  • 工作签合同要注意以下问题:
    1、应当自劳动关系建立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劳动合同,否则用人单位需要进行赔偿;
    2、劳动合同应当载明双方基本身份信息、工资、社会保险、工资地点、工作时间等相关内容;
    3、劳动合同签订后,应当到当地劳动行政机关申请鉴证,并向其主管部门和当地劳动部门备案。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八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