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我们签了三个月的合同,不到三个月就违约了,对吧?

合同违约纠纷
2023-06-29 08:14:11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签订合同后一方违约可以按照以下方法维权: 第
    一、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双方协商解决,如一方有违约行为,双方最好坐下来协商如何解决问题,如何赔偿损失; 第
    二、协商不成的,可以通过当地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追究违约方的责任。 合同违约并不少见,法律对此也有明确规定。一方违约造成的损失,违约人应当按照合同或者法律的规定承担违约责任。构成违约的,违约方应当按照具体方式承担违约责任,支付违约金、赔偿直接损失、继续履行。
  • 签订的合同对合同双方均具有约束力,一方不履行时,另一方有权追究违约方的违约责任。如果双方都不愿履行合同,可以协商一致解除合同。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为三年,权利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时开始计算。
    为避免纠纷,应及时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协商解除合同。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 合同当事人发现合同违约即可以选择起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合同作为民事合同的一种,诉讼时效适用于民法通则中一般的时效规定,即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当然,如果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对方当事人自愿履行的,可以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另外,民法通则还规定了诉讼时效的中止和中断。诉讼时效的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情况。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诉讼时效的中断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进行中,因发生一定的法定事由,致使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待时效中断的事由消除后,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起算。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九条起诉条件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