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故意杀人罪起诉的时效有多长,如何规定

暴力犯罪
2023-07-06 23:40:45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一、杀人的诉讼时效多久
    1、杀人的诉讼时效,需要根据刑期进行确定。分别是:
    (1)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诉讼时效是十五年到二十年;
    (2)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诉讼时效是五年到十年的时间。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
    【追诉时效期限】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二、故意杀人罪构成要件有哪些
    1、客体要件。故意杀人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法律上的生命是指能够独立呼吸并能进行新陈代谢的活的有机体,是人赖以存在的前提;
    2、客观要件。首先必须有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作为、不作为均可构成。以不作为行为实施的杀人罪,只有那些对防止他人死亡结果发生负有特定义务的人才能构成。杀人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借助一定的凶器,也可以是徒手杀人,但是如果使用放火、爆炸、投毒等危险方法杀害他人,危及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安全的,应以危害公共安全罪论处。对于教唆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或没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去杀害他人的,对教唆犯应直接以故意杀人罪论处。其次,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必须是非法的,既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执行死刑、正当防卫均不构成故意杀人罪。经受害人同意而剥夺其生命的行为,也构成故意杀人罪。第三,直接故意杀人罪的既遂和间接故意杀人罪以被害人死亡为要件,但是,只有查明行为人的危害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才能断定行为人负罪责;
    3、主体要件。故意杀人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4、主观要件。故意杀人罪在主观上须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后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故意杀人的动机是多种多样和错综复杂的。常见的如报复、图财、奸情、拒捕、义愤、气愤、失恋、流氓动机等。动机可以反映杀人者主观恶性的不同程度,对正确量刑有重要意义。
  • 现行法律对故意杀人罪追诉时效的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为十年;
    2、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为十五年;
    3、被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追诉时效为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法律依据:《刑法》第八十七条
    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
    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 故意杀人罪的起诉时效为20年,已立案调查的,不受起诉时效的限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八十七条规定,犯罪在下列期限后不再追诉:
    (一)法定最高刑期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期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不满十年的,经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期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20年。
    二十年后认为必须起诉的,应当报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八十七条
    为公益目的或者其他非营利目的成立,不向出资人、设立人或者会员分配所取得利润的法人,为非营利法人。
    非营利法人包括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等。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