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上法院起诉立案后几天才能开庭

2023-07-08 06:38:10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一、立案多久可以开庭
    1、立案到开庭一般需要一个月的时间。通常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对于被告提出答辩状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给原告。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延期开庭审理:
    (一)必须到庭的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有正当理由没有到庭的;
    (二)当事人临时提出回避申请的;
    (三)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据,重新鉴定、勘验,或者需要补充调查的;
    (四)其他应当延期的情形。
    二、立案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立案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1、有犯罪事实,一般是立案的首要条件;
    2、需要追究刑事责任,通常是依法应当追究犯罪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只有依法需要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犯罪事实,当有犯罪事实发生,并且依法需要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时,才有必要而且应当立案。
  • 法律分析:从立案到开庭需要的时间,具体多长时间不能确定,需要根据案件的复杂程度、法院案件的排庭情况等多方面综合考虑。从立案到开庭,中间一两个月的时间是正常的,甚至更长都有可能,因为中间要经过立案、组成合议庭、发传票、被告答辩和举证等程序。一般来讲,根据法院的审理程序以及送达方式不同,会有以下情况:
    1、如果适用的是简易程序,审判部门应当在5日内向当事人送达,法院在当事人在收到应诉材料后15日之后安排开庭;
    2、如果适用的是普通程序,则需要在30天之后安排开庭;
    3、如果被告下落不明,则需要公告,一般是在报纸刊登后第93天安排开庭。一般从立案之日起一个月内会开庭。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三条 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 法律分析:法院立案以后要经历答辩、组成合议庭、调解、通知开庭阶段,大概需要1个月左右的时间。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合议庭组成人员确定后,应当在三日内告知当事人,通知开庭要在3日前。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二十五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答辩状应当记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第一百二十八条 合议庭组成人员确定后,应当在三日内告知当事人。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