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劳动者仲裁给出了不予受理的通知,然后要求15天内到法院起诉,如果15天内不起诉,会怎么样?

劳动仲裁
2023-07-10 12:50:49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劳动仲裁不予受理,超过15天未起诉,如果说起诉法院不受理,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再一次劳动仲裁。在劳动仲裁的时候,要提供相关的证据等等,不要一味地强调一些主观的情绪等等,不管是劳动仲裁还是起诉,都是需要讲证据讲事实的
    ,不是只有主观的情绪就可以的。
    一般而言申请劳动仲裁,需要提供工作合同,工作证明,考勤以及工资单等等。
    因此,寻求劳动仲裁和起诉手段的时候,首先要达到劳动仲裁的受理标准,首先要达到法院受理的标准。
    如果说劳动仲裁不受理就说明了你的诉求是站不住脚的,是没有相关的证据证言的,尤其是涉及到一些工伤赔偿等等,更要准备充足的证据。
    劳动仲裁
    劳动仲裁是指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居中公断与裁决。
    在我国,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必经程序。按照法律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提起劳动仲裁的一方应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
    除非当事人是因不可抗力或有其他正当理由,否则超过法律规定的申请仲裁时效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关注点
    申请劳动仲裁,首先我们要提起出面申请,写清楚事因事由,以及想要达到什么诉求。
    最好在事因事由这方面把相关的证据附在一起,如此,进入仲裁程序是理所当然的,并且在仲裁的时候会一步到位,不必再浪费时间,毕竟,证据明摆着,工作人员在仲裁的时候依据事实仲裁即可。
    因此,
    但凡是劳动仲裁不受理,就要先找找自己的原因。
    劳动仲裁不予受理,超过15天未起诉,要起诉法院不受理,再次进入仲裁程序即可。
  • 【法律分析】
    根据相关规定,劳动仲裁委员会作出的不予受理通知书不受十五天起诉期限的限制,根据仲裁调解法的的规定,应适用民事诉讼时效三年的规定。有的地区将劳动争议仲裁委确定为劳动局内设机构,具有准行政机构的性质,有的地区将劳动争议仲裁委确定为事业单位,但劳动争议仲裁委无论是行政机构还是事业单位在法律无明确授权的情况下,均无权在法律规定之外对申请人起诉的时限进行限制。
    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调解员应当由公道正派、联系群众、热心调解工作,并具有一定法律知识、政策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成年公民担任。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
    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职工代表和企业代表组成。职工代表由工会成员担任或者由全体职工推举产生,企业代表由企业负责人指定。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任由工会成员或者双方推举的人员担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八十四条 因签订集体合同发生争议,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成的,当地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可以组织有关各方协调处理。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成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服劳动仲裁的,可以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仲裁委所在地基层法院起诉,并提交相应的材料,如起诉状、劳动仲裁裁决书等。
    起诉后,要按照以下的程序进行:
    1、劳动争议案件的当事人提起诉讼请求,并提交起诉状;
    2、法院审查后,作出受理决定的在7日内立案,作出不受理决定的在7日裁定不予受理;
    3、劳动争议诉讼案件的原告要在7日内缴纳诉讼费,逾期未缴会视为自动撤诉;
    4、在立案后,法院将起诉状副本送达至被告;
    5、双方当事人在法院规定的期限内提交与案件有关的证据
    6、在立案后,法院组成合议庭,安排好合议庭的人员告知当事人;
    7、法院安排好开庭时间和地点后,通知当事人和起诉参与人;
    8、法院开庭审理后,会核实当事人身份、告知当事人权利义务等诉讼程序;
    9、法院调解成功的,将制作调解书,若调解不成功,法院即作出裁决。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第二十一条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负责管辖本区域内发生的劳动争议。
    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双方当事人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由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第二十七条第一款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