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身份证号和人脸识别泄露的后果是什么?

网络诈骗
2023-07-11 23:58:07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身份证照片泄露的后果有哪些
    身份证信息泄露,可能导致个人信息一旦被泄露,个人信息被滥用,非法买卖、非法获取个人信息的案件数量逐年上升。公民个人信息泄露轻则会招来垃圾短信和电话,重则引发诈骗、敲诈、勒索、暴力讨债等刑事案件。
    一些搜索引擎里输入“手持身份证”等关键字,可以看到不少人拿着身份证的照片,部分照片上所显示的身份信息清晰可辨。包括持证人的姓名、户口所在地、出生日期以及身份证号。

    个人信息被泄露后,可以向互联网管理部门、工商部门等行业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投诉举报。如果有明确的侵权人,则可以依据法律依据:《侵权责任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求侵权人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偿损失等。
    同时,我国《刑法》也有相关规定“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 泄露个人身份证信息造成严重后果的,以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定罪处罚。公民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的各种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件号码、通信通讯联系方式、住址、账号密码、财产状况、行踪轨迹等。
    网络服务提供者拒不履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经监管部门责令采取改正措施而拒不改正,致使用户的公民个人信息泄露,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以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定罪处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八十六条 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后果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增加的操作,后果严重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影响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后果严重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前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第二百八十六条之一网络服务提供者不履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经监管部门责令采取改正措施而拒不改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一)致使违法信息大量传播的;
    (二)致使用户信息泄露,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致使刑事案件证据灭失,情节严重的;
    (四)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的量刑标准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目前,对于公民个人信息泄露造成最大危害的,主要是银行、教育、工商、电信、快递、证券、电商等行业的内部人员泄露数据。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数量或者数额达到司法解释规定的相关标准一半以上的,即可认定为刑法规定的“情节严重”,构成犯罪。
  • 身份证号码和姓名泄露出去会存在以下危险:
    1、垃圾短信源源不断;
    2、骚扰电话接二连三;
    3、冒名办卡透支欠款;
    4、冒充他人要求转账;
    5、有些不法分子办一张身份证,然后挂失银行账户或信用卡账户,然后重新补办卡,再设置个密码。
    公民丢失身份证后,无需再办理挂失和登报声明。
    如果居民身份证丢失被他人冒用,冒用者及审查部门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证的,由公安机关处二百元到一千元罚款,或者处十日以下拘留,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第十二条 公民申请领取、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公安机关应当按照规定及时予以办理。公安机关应当自公民提交《居民身份证申领登记表》之日起六十日内发放居民身份证;交通不便的地区,办理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时间不得超过三十日。
    公民在申请领取、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期间,急需使用居民身份证的,可以申请领取临时居民身份证,公安机关应当按照规定及时予以办理。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第十五条 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出示执法证件,可以查验居民身份证:
    (一)对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需要查明身份的;
    (二)依法实施现场管制时,需要查明有关人员身份的;
    (三)发生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突发事件时,需要查明现场有关人员身份的;
    (四)在火车站、长途汽车站、港口、码头、机场或者在重大活动期间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规定的场所,需要查明有关人员身份的;
    (五)法律规定需要查明身份的其他情形。
    有前款所列情形之一,拒绝人民警察查验居民身份证的,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分别不同情形,采取措施予以处理。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扣押居民身份证。但是,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执行监视居住强制措施的情形除外。
    第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处十日以下拘留,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一)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证或者使用骗领的居民身份证的;
    (二)购买、出售、使用伪造、变造的居民身份证的。
    伪造、变造的居民身份证和骗领的居民身份证,由公安机关予以收缴。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