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谣言或诽谤他人有什么刑事责任?

名誉毁谤
2023-07-13 11:42:14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诽谤罪的刑事责任:构成诽谤罪的,法院会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 一般根据谣言对社会影响程度划分责任轻重。如果散布的谣言,对社会秩序影响较大可训诫或拘留,比如说谎报险情、疫情等让社会大众产生了恐慌心理或惧怕情绪等。

    法律分析

    传播谣言侵犯的客体与侮辱罪相同,是别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犯罪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别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1、民事责任:如果散布谣言侵犯了公民个人的名誉权或者侵犯了法人的商誉,依据相关的规定,要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及赔偿损失的责任。
    2、行政责任:如果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别的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或者公然侮辱别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别人的,尚不构成犯罪的,要依据规定给予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
    3、刑事责任;如果散布谣言,构成犯罪的要依据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在网络上制造谣言的,需要承担什么责任要依据造成的后果而定,如果造成严重后果的,承担刑事责任。法律依据: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 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