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离开不到一个月,有什么后果吗?

劳动合同纠纷
2023-07-23 19:12:13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法律分析:在现实生活中,偶尔会遇到夫妻一方在没有离婚就离家出走的,其实这种做法并不可取,因为这种行为可能会产生不利的后果:第一,当事人在婚姻存续期间离开,其行为涉嫌遗弃家庭成员,如果以后双方离婚,那么对方可以提出离婚损害赔偿,根据《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重婚的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施家庭暴力的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第二,如果双方育有子女,那么当事人在离家出走后如果对孩子不闻不问,不履行对孩子的扶养义务,那么其行为可能涉嫌犯罪,遗弃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规定,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七十六条 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
    离婚协议应当载明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和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意见。
    第一千零七十九条 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一)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
    (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
    (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满一年,一方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 员工未按法定程序或者现有约定离职,给公司造成损害,且有明确的损害事实存在,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公司有义务及时足额发放工资,一般不得以任何理由拖欠或者克扣。按有关规定,因员工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
    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当然,这个规定在各地执行的过程中有所不同,应以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具体规定为准。
    实际过程中,单位可能完全扣发员工工资,当事人只能通过劳动行政部门或者劳动仲裁机构维权。如果如何,一般取决于员工和单位各自举证的情况。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三十六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七条 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九十条 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 用人单位对非正常离职的职工可按旷工处理,给予除名。按照国家规定,非正常离职的劳动者不享受任何待遇(企业将有权停止继续缴纳自离职工的社保及公积金)。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