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我想问一下对方酒后驾车撞了我逃跑怎么办

酒驾醉驾
2023-07-24 05:17:43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酒后驾驶撞车司机逃逸的处理办法如下:
    1、报案,被害人及其家属应及时向公安机关进行报案;
    2、配合公安机关调查取证,配合公安机关对现场进行检验鉴定以及其他的调查取证,确定事故的责任;
    3、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经过调查取证后,认定驾驶人触犯了刑事责任的,公安机关会立案侦查;
    4、检察院向法院提起公诉,人民检察院认为交通事故中驾驶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向法院提起公诉;
    5、被害人向司法机关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或被害人家属应当在刑事案件(交通肇事)立案后及时向法院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被告人(肇事者)赔偿被害人的损失。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一)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
    (二)将机动车交由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暂扣的人驾驶的;
    (三)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
    (四)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百分之五十的;
    (五)强迫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机动车安全驾驶要求驾驶机动车,造成交通事故,尚不构成犯罪的;
    (六)违反交通管制的规定强行通行,不听劝阻的;
    (七)故意损毁、移动、涂改交通设施,造成危害后果,尚不构成犯罪的;
    (八)非法拦截、扣留机动车辆,不听劝阻,造成交通严重阻塞或者较大财产损失的。
    行为人有前款第二项、第四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有第一项、第三项、第五项至第八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 对方酒驾车撞了,应当立即报警,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勘察现场、划分责任,责任划分后,当事人可以申请保险公司赔偿保险赔偿金,不足的部分由酒驾过错方按照其责任比例分担赔偿。
    一、对方酒驾车撞了该怎么办
    1、对方酒驾车撞了,应当立即报警,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勘察现场、划分责任,责任划分后,当事人可以申请保险公司赔偿保险赔偿金,不足的部分由酒驾过错方按照其责任比例分担赔偿。
    2、法律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十三条
    发生死亡事故、伤人事故的,或者发生财产损失事故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应当保护现场并立即报警:
    (一)驾驶人无有效机动车驾驶证或者驾驶的机动车与驾驶证载明的准驾车型不符的;
    (二)驾驶人有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嫌疑的;
    (三)驾驶人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嫌疑的;
    (四)机动车无号牌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号牌的;
    (五)当事人不能自行移动车辆的;
    (六)一方当事人离开现场的;
    (七)有证据证明事故是由一方故意造成的。
    驾驶人必须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立即组织车上人员疏散到路外安全地点,避免发生次生事故。驾驶人已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或者受伤无法行动的,车上其他人员应当自行组织疏散。
    二、酒驾有什么危害
    酒驾的危害如下:
    1、触觉、操作能力下降;
    2、判断、识别能力下降;
    3、视觉、反应能力下降;
    4、极易引发其他交通违法行为。

  • 一、对方酒驾车撞了该怎么办
    1、对方酒驾车撞了,应当立即报警,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勘察现场、划分责任,责任划分后,当事人可以申请保险公司赔偿保险赔偿金,不足的部分由酒驾过错方按照其责任比例分担赔偿。
    2、法律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十三条
    发生死亡事故、伤人事故的,或者发生财产损失事故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应当保护现场并立即报警:
    (一)驾驶人无有效机动车驾驶证或者驾驶的机动车与驾驶证载明的准驾车型不符的;
    (二)驾驶人有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嫌疑的;
    (三)驾驶人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嫌疑的;
    (四)机动车无号牌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号牌的;
    (五)当事人不能自行移动车辆的;
    (六)一方当事人离开现场的;
    (七)有证据证明事故是由一方故意造成的。
    驾驶人必须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立即组织车上人员疏散到路外安全地点,避免发生次生事故。驾驶人已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或者受伤无法行动的,车上其他人员应当自行组织疏散。
    二、酒驾有什么危害
    酒驾的危害如下:
    1、触觉、操作能力下降;
    2、判断、识别能力下降;
    3、视觉、反应能力下降;
    4、极易引发其他交通违法行为。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