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民法典是如何规定合同纠纷的审判过程的

合同违约纠纷
2023-07-25 11:24:12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合同纠纷的审判流程:
    1、宣布开庭。
    2、法庭调查。法庭调查开始,应由当事人陈述。原告首先进行陈述,然后是由被告答辩陈述事实、理由。
    3、当事人陈述后,进行举证质证。
    4、法庭辩论,即在审判人员主持下,当事人双方对如何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相互进行言词辩论。
    5、评议和宣判。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一条
    法庭调查按照下列顺序进行:
    (一)当事人陈述;
    (二)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
    (三)出示书证、物证、视听资料和电子数据;
    (四)宣读鉴定意见;
    (五)宣读勘验笔录。
  • 合同纠纷等民事案件的庭审过程主要有:宣读法律纪律;开场白;询问是否回避;询问材料是否收到;法庭调查阶段:具体包括原告陈述、被告答辩、原告举证、被告质证、被告举证、原告质证、法官问话;法庭辩论阶段;最后陈述阶段;退庭后核对笔录;宣判等几个阶段。其中比较重要的是,法庭调查、法庭辩论阶段。
    在法庭调查阶段时比较重要的是质证。质证也属于一种辩论。当事人在辩论阶段可以围绕本案焦点阐述自己的观点,充分行使辩护权。法庭辩论结束后,在法官主持下调解,双方当事人可以自愿达成调解协议,无法达成调解协议的由法官作出裁决。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四百七十条 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下列条款: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所;
    (二)标的;
    (三)数量;
    (四)质量;
    (五)价款或者报酬;
    (六)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
    (七)违约责任
    (八)解决争议的方法。
    当事人可以参照各类合同的示范文本订立合同。
  • 合同纠纷开庭程序:宣布开庭,当事人进行陈述,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来到庭的证人证言,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宣读鉴定结论,宣读勘验笔录,法庭辩论等。民事诉讼举证原则为谁主张谁举证,原告应当准备好诉讼请求以及相关证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九条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