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假药的生产和销售利润为30万元,经检测药品不对人有害,案件将如何判断

诈骗
2023-07-26 09:18:14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生产销售假药罪的争议认定包括:
    1、缺乏所标明的急救必需的有效成份的,含有超标准的有毒有害物质的,应当认定;
    2、不含所标明的有效成份可能贻误诊治的,应当认定;
    3、标明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可能造成贻误诊治的,应当认定。法律依据:《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条
    生产、销售假药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本条所称假药,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属于假药和按假药处理的药品、非药品。
  • 法律分析:销售假药构成销售假药罪,具体判刑以实施生产、销售假药行为和造成的危害程度为标准,并不是以数量和获利为标准。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四十一条 生产、销售劣药,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药品使用单位的人员明知是劣药而提供给他人使用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 销售假药罪的主观方面的认定:当事人在主观方面是故意,并且一般是出于营利的目的。同时,生产者或者销售者就算是没有盈利这种目的,也并不影响销售生产假药罪的成立。行为人主观故意,表现为有意制造假药,明知假药足以危害人体健康仍然进行销售。
    法律依据:《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条规定,生产、销售假药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