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国家法定节假日假期时间安排是什么?

劳动合同纠纷
2023-07-26 22:24:14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法定节假日是这样安排的:
    (一)元旦,放假1天(每年1月1日);
    (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除夕、正月初
    一、初二);
    (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
    (四)劳动节,放假1天;
    (五)端午节,放假1天;
    (六)中秋节,放假1天;
    (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法律依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六条
    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
    六、星期日,应当在工作日补假。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
    六、星期日,则不补假。
  • 法律分析:国家法定节假日合计有11天。分别是:
    元旦:规定在1月1日放假1天;
    春节:规定在阴历除夕(十二月二十九日或三十日)至正月初二放假3天;
    清明节:规定在清明当日放假1天;
    劳动节:规定在5月1日当日放假1天;
    端午节:规定在端午当日放假1天;
    中秋节:规定在中秋当日放假1天;
    国庆节:规定在10月1日至3日放假3天。
    国家法定假日指的是国家规定放假的日子。法定假日,用人单位安排加班的,须在正常支付员工工资的基础上,按不低于员工本人日或小时工资的300%另行支付加班工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四十条 用人单位在下列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
    (一)元旦;
    (二)春节;
    (三)国际劳动节;
    (四)国庆节;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
  • 法定节假日包括元旦,放假1天;春节,放假3天;清明节,放假1天;劳动节,放假1天;端午节,放假1天;中秋节,放假1天;国庆节,放假3天。上述节假日期间,单位一般应安排员工休假;不能安排其休假的,要依法支付加班工资。法律依据:法定节假日包括元旦,放假1天;春节,放假3天;清明节,放假1天;劳动节,放假1天;端午节,放假1天;中秋节,放假1天;国庆节,放假3天。上述节假日期间,单位一般应安排员工休假;不能安排其休假的,要依法支付加班工资。
    法律依据: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二条
    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
    (一)新年,放假1天(1月1日);
    (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
    一、初
    二、初三);
    (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
    (四)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
    (五)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
    (六)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
    (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