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未成年人犯罪,有未成年人保护吗?

未成年人犯罪
2023-07-27 06:56:10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未成年保护的法律法规是指到十八周岁,十八周岁以下的为未成年人,但是并不是说明其犯罪不会受到刑事处罚。当其为十四周岁以下的不予承担刑事责任,十四周岁以上十六周岁以下的从轻或者减轻其应当追究责任的刑事处罚;十六周岁以上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 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必要性如下:
    1、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
    2、同时未成年人因为本身经验欠缺比较容易受到侵害,如果没有给予特殊保户,受到侵害后会给未成年人以及今后的人生产生消极影响,所以要进行特殊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上的未成年人犯罪标准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上的未成年人犯罪标准包括:
    1、未满14周岁的人实施法律规定的罪名,并不认定为犯罪,无须负任何刑事责任;
    2、但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人,则需要对法律规定的特定八种行为负刑事责任;
    3、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则需对法律规定的所有犯罪负刑事责任;
    4、但只要是未成年人犯罪,在法律上都应从轻或减轻罪刑。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条
    保护未成年人,应当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处理涉及未成年人事项,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优先保护;
    (二)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
    (三)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
    (四)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五)听取未成年人的意见;
    (六)保护与教育相结合。
    第五条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对未成年人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科学教育、文化教育、法治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劳动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抵制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和其他腐朽思想的侵蚀,引导未成年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教育、挽救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应严格依法办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应当照顾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尊重其人格尊严,保障其合法权益。讯问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时,根据调查案件的需要,除有碍侦查或者无法通知的情形外,应当通知其家长或者监护人或者教师到场。
    耐心细致地听取其陈述或者辩解,认真审核、查证与案件有关的证据和线索,并针对其思想顾虑、畏惧心理、抵触情绪进行疏导和教育。
    法律依据:《公安机关办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的规定》第二条办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应当照顾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尊重其人格尊严,保障其合法权益。
    第三条办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应当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进行法制宣传教育,主动向其提供法律咨询和帮助,并明确告知其依法享有的权利和应当承担的义务。第四条办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严禁使用威胁、恐吓、引诱、欺骗等手段获取证据。
    严禁刑讯逼供。第五条办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应当保护未成年人的名誉,不得公开披露涉案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和影像。第六条公安机关应当设置专门机构或者专职人员承办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
    办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的人员应当具有心理学、犯罪学、教育学等专业基本知识和有关法律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办案经验。第七条本规定是办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的特别规定。
    规定中未涉及的事项,适用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