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犯罪中止多久,如何算是犯罪中止

2023-07-29 10:26:10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犯罪中止性质如下:
    1、时间性,是指犯罪中止应当在何时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规定,犯罪中止的时间限制是在犯罪过程中;
    2、自动性,是指犯罪中止必须是行为人在认为确信当时能够完成犯罪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意志决定停止犯罪,或者主动防止有害结果的发生;
    3、有效性,是指犯罪分子彻底抛弃犯罪意图,停止犯罪行为,或者有效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四条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 法律分析:犯罪中止具有:中止的时间性、中止的自动性、中止的客观性和中止的有效性四个特征。
    1、中止的时间性;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即:犯罪中止既可以发生在犯罪预备阶段,也可以发生在犯罪实行阶段;犯罪还没有形成结局,既不是未遂,也不是既遂。犯罪既遂后自动恢复原状的,不成立犯罪中止,犯罪未遂后也不可能出现犯罪中止;
    2、中止的自动性;即行为人认识到客观上可能继续实施犯罪或者可能既遂,但自愿放弃原来的犯罪犯罪意图;
    3、中止的客观性;
    4、中止的有效性。犯罪中止,必须是没有发生作为既遂的犯罪结果,否则就不成立犯罪中止。犯罪中止的成立并不要求没有发生任何犯罪结果,而是没有发生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结果。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 1、中止的时间性;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即:犯罪中止既可以发生在犯罪预备阶段,也可以发生在犯罪实行阶段;犯罪还没有形成结局,既不是未遂,也不是既遂。犯罪既遂后自动恢复原状的,不成立犯罪中止,犯罪未遂后也不可能出现犯罪中止。
    2、中止的自动性;即行为人认识到客观上可能继续实施犯罪或者可能既遂,但自愿放弃原来的犯罪犯罪意图。
    3、中止的客观性;
    4、中止的有效性。犯罪中止,必须是没有发生作为既遂的犯罪结果,否则就不成立犯罪中止。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四条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