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自愿赠送的微信红包,有必要归还吗?

网络消费
2023-08-03 06:14:08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自愿赠予的钱财对方可以不还。因为对方是自愿的,但对方不承认是自愿的告自己诈骗,只要将钱归还了就不属于违法犯罪的。主动自愿”这种评价,包含两层意思:
    1、形式上的主动自愿;
    2、实质上的主动自愿。
    如何区别,关键看付款的原因是什么,也就是说“主动自愿”有没有前置条件。如果条件发生变化,就可能涉及退款。
    自愿给钱又反悔可以告诈骗吗
    如果已经将财务交给受赠人又反悔,一般来说是不能要回的。
    是否可以告对方诈骗,还需要判断对方是否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如果有这样的情况,可以尝试报警。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百六十三条
    受赠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赠与人可以撤销赠与:
    (一)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近亲属的合法权益;
    (二)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
    (三)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
    赠与人的撤销权,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
    第六百六十一条
    赠与可以附义务。
    赠与附义务的,受赠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义务。
  • 法律分析:自愿发红包属于赠与行为,不犯法,对方无权要求你返还。财产已经转移,不能撤销赠与。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百五十七条 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
    第六百五十八条 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 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销的具有救灾、扶贫、助残等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不适用前款规定。
    第六百五十九条 赠与的财产依法需要办理登记或者其他手续的,应当办理有关手续。
    第六百六十条 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销的具有救灾、扶贫、助残等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赠与人不交付赠与财产的,受赠人可以请求交付。
    依据前款规定应当交付的赠与财产因赠与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毁损、灭失的,赠与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 自愿送东西给别人可以要回来。如果赠与财产还未转移的,赠与人可以随时撤销赠与,也就是说虽然赠与人承诺赠与对方财产,但并没有实际交付财产给对方,就算是签订了赠与合同,也可以随时撤销赠与。
    但是,如果赠与合同经过了公证或者是具有救灾、扶贫、助残等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则不能撤销。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五十八条 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
    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销的具有救灾、扶贫、助残等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