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护照找不到了怎么补办

2023-08-07 17:54:12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补护照需要当事人到户口所在地的公安局开护照遗失证明,再携带遗失证明、原护照复印件或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原件等去当地人口出入境补办护照,并交纳补办费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法》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护照持有人可以按照规定申请换发或者补发护照:
    (一)护照有效期即将届满的;
    (二)护照签证页即将使用完毕的;
    (三)护照损毁不能使用的;
    (四)护照遗失或者被盗的;
    (五)有正当理由需要换发或者补发护照的其他情形。
    护照持有人申请换发或者补发普通护照,在国内,由本人向户籍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提出;在国外,由本人向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使馆、领馆或者外交部委托的其他驻外机构提出。
    定居国外的中国公民回国后申请换发或者补发普通护照的,由本人向暂住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提出。
    外交护照、公务护照的换发或者补发,按照外交部的有关规定办理。
    【温馨提示】
    以上回答,仅为当前信息结合本人对法律的理解做出,请您谨慎进行参考!
    如果您对该问题仍有疑问,建议您整理相关信息,同专业人士进行详细沟通。

  • 一、护照丢失补办流程2022
    2022年中国公民发现持有的护照遗失,应向户口所在地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申请补发,缴验身份证、户口簿原件并提交复印件,申请补办丢失护照流程时应当提交公安机关的报失证明和遗失情况说明。
    (一)护照在出境前遗失的补办手续
    1.在遗失地公安机关开据报失证明;
    2.在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备案;
    3.凭备案证明到法律依据:《公安报》登报声明作废;
    4.提交报失证明、作废声明、户口簿、身份证原件和相应复印件,在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申请补发。
    (二)护照在境外遗失的补办手续
    1.提交我国驻外使领馆签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行证》;
    2.提交户口簿、身份证原件和相应复印件;
    3.在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与遗失地我国驻外使领馆核实后补发。
    记项目包括:护照持有人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出生地,护照的签发日期、有效期、签发地点和签发机关。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二、护照有效期多久
    护照有效期一般为十年,护照持有人未满十六周岁的为五年。护照有效期即将届满的,护照持有人可以按照规定申请换发或者补发护照,由本人向户籍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提出。
    三、护照丢了可以异地补办吗
    护照丢了可以异地补办。国家移民管理局通报,自2018年9月1日起,内地居民带户口簿和身份证,可在全国范围内任一公安出入境管理机构异地申请换(补)发普通护照; 往来港澳通行证、往来台湾通行证;内地居民在户籍地申办普通护照、往来港澳通行证、往来台湾通行证等签发时限均缩短到7个工作日。
  • 【法律分析】:普通护照损毁、遗失、被盗的,公民可向其户籍所在地的受理机构申请补发。申请时需提交以下材料:
    1、完整填写相关表格;
    2、符合《出入境证件相片照相指引》标准的照片;
    3、原护照复印件或其他证明中国国籍和身份的材料(如户口簿、身份证或出生公证等)复印件;
    4、护照遗失、盗抢、损毁情况说明。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法》
    【第四条 普通护照由公安部出入境管理机构或者公安部委托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使馆、领馆和外交部委托的其他驻外机构签发。外交护照由外交部签发。公务护照由外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使馆、领馆或者外交部委托的其他驻外机构以及外交部委托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外事部门签发。
    【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护照持有人可以按照规定申请换发或者补发护照:

    (一)护照有效期即将届满的;
    【(二 )护照签证页即将使用完毕的;

    (三)护照损毁不能使用的;

    (四)护照遗失或者被盗的;

    (五)有正当理由需要换发或者补发护照的其他情形。
    【护照持有人申请换发或者补发普通护照,在国内,由本人向户籍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提出;在国外,由本人向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使馆、领馆或者外交部委托的其他驻外机构提出。定居国外的中国公民回国后申请换发或者补发普通护照的,由本人向暂住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提出。外交护照、公务护照的换发或者补发,按照外交部的有关规定办理。

    【温馨提示】
    以上回答,仅为当前信息结合本人对法律的理解做出,请您谨慎进行参考!
    如果您对该问题仍有疑问,建议您整理相关信息,同专业人士进行详细沟通。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