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法律上如何规定破产的,有哪些相关的规定

企业法律顾问
2023-08-08 13:12:13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破产宣告的效力为:
    1、申请破产的债务人成为破产人;
    2、管理人管理破产企业;
    3、债务人的债务人或者财产持有人应当向管理人清偿债务或者交付财产;
    4、有关债务人财产的保全措施应当解除,执行程序应当中止。
    根据《企业破产法》第十三条人民法院裁定受理破产申请的,应当同时指定管理人。
    第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有关债务人财产的保全措施应当解除,执行程序应当中止。
    第二十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已经开始而尚未终结的有关债务人的民事诉讼或者仲裁应当中止;在管理人接管债务人的财产后,该诉讼或者仲裁继续进行。
    法律依据:《企业破产法》第十三条人民法院裁定受理破产申请的,应当同时指定管理人。《企业破产法》第十九条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有关债务人财产的保全措施应当解除,执行程序应当中止。
    《企业破产法》第二十条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已经开始而尚未终结的有关债务人的民事诉讼或者仲裁应当中止;在管理人接管债务人的财产后,该诉讼或者仲裁继续进行。

  • 一、破产具有什么法律特征
    1、破产具有四个法律特征:
    (1)破产财产,是破产企业享有或经营管理的财产及财产权利;
    (2)破产财产是用于破产清算分配的财产及财产权利;
    (3)破产财产由破产管理人管理和处分;
    (4)破产财产具有动态性。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二十条
    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已经开始而尚未终结的有关债务人的民事诉讼或者仲裁应当中止;在管理人接管债务人的财产后,该诉讼或者仲裁继续进行。
    二、经济意义上的破产是什么意思
    经济意义上的破产是指债务人的一种特殊经济状态。在此状态中,债务人已无力支付其到期债务,而最终不得不倾其所有以偿债务。法律意义上的破产是指一种法律手段和法律程序。通过这种手段和程序,概括性地解决债务人和众多债权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
    一般而言,破产指债务人不能清偿债务的事实状态,也称事实上的破产,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债务人丧失了继续经营事业的财产承受能力;另一类指债务人发生了债务清偿不能的财务危机。
  • 破产宣告是指人民法院根据申请人的申请,确认债务人已经达到达破产限时,宣告债务人破产并开始破产清算的活动。
    破产宣告在以下两种情形下发生:
    1、发生前节和解程序终止的三种情形,经人民法院审查认为债务人确已达到破产界限的,应宣告其破产;
    2、在破产案件受理之后,债务人未与或未能与债权人达成和解协议,经人民法院审查,债务人确已达到破产界限,由人民法院宣告其破产。
    法律依据:根据《公司法》第187条规定,清算组在清理公司财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后,发现公司财产不足清偿债务的,应当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破产。
    公司经人民法院裁定宣告破产后,清算组应当将清算事务移交给人民法院。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