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如何处理被银行起诉的信用卡恶意透支?

信用卡纠纷
2023-08-08 14:52:09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信用卡恶意透支被起诉处理如下:
    1、协商解决,欠信用卡已经被银行起诉的,首先可以与银行协商解决,制定还款计划,请银行撤回民事诉讼。以免影响个人征信,如果持卡人有还款能力的,最好及时还款,还款后银行一般会撤销诉讼。
    如果不还款,被法院判决偿还欠款,还要承担诉讼费用;
    2、积极应诉,如果私下协商不能解决的,可以由在法院的主持下进行调解,达成还款协议。如果银行不同意调解的,应当按照判决书的内容,积极主动还款,避免进入执行程序影响个人征信,如果被告人在一审判决前全部归还或者具有其他情节轻微情形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如果持卡人要应诉的,可以写答辩状,在答辩期限内提交给人民法院应诉,也可以委托律师作为诉讼代理人应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八条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八条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应当报告当前以及收到执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财产情况。
    被执行人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被执行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
  • 信用卡恶意透支被起诉的处理办法:
    1、如恶意透支金额低于1万元,则不构成信用卡诈骗罪,如被银行起诉的也仅涉及民事责任,此时应积极联系银行尽快还清欠款及利息;
    2、如无法一次性全部还清,可与银行协商沟通分期付款,与银行达成庭外和解或促使银行撤诉;
    3、如恶意透支金额超过1万的,且超过3个月的,有可能被判为信用卡诈骗罪,应在人民法院判决宣告前偿还全部透支款息,争取从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九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
    【信用卡诈骗罪、盗窃罪】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
    (二)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
    (三)冒用他人信用卡的;
    (四)恶意透支的。

    前款所称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
    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 信用卡法律诉讼做法具体如下:
    1、确实没有偿还能力的,应当与银行进行协商,宽展还款期间或者分期归还;
    2、如果银行起诉到法院胜诉之后,如果在履行期未履行法院判决,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3、法院在受理强制执行时,会依法查询名下的房产、车辆、证券和存款。
    恶意透支属于信用卡诈骗的犯罪行为,数额在10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的,应当认定为“数额巨大”;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特别巨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七十七条之一 妨害信用卡管理罪,有下列情形之一,妨害信用卡管理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量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一)明知是伪造的信用卡而持有、运输的,或者明知是伪造的空白信用卡而持有、运输,数量较大的;
    (二)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数量较大的;
    (三)使用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的;
    (四)出售、购买、为他人提供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
    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窃取、收买或者非法提供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犯第二款罪的,从重处罚。
    第一百九十五条 信用证诈骗罪,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信用证诈骗活动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使用伪造、变造的信用证或者附随的单据、文件的;
    (二)使用作废的信用证的;
    (三)骗取信用证的;
    (四)以其他方法进行信用证诈骗活动的。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